游客发表
马万宝生于1891年,是古浪县大靖镇花庄下庄村人。他出身贫寒,却天赋异禀,自幼痴迷民歌小调。尽管没上过学,但他记忆力惊人,听过的曲子过耳不忘。 少年时,每逢外地艺人来村里演唱古浪老调,马万宝总是形影不离地跟着,从东家到西家,从南村到北村。艺人们见他痴迷又学得快,便偶尔点拨他。几年后,马万宝已能熟练演唱《苏三审路》《十里亭》等曲目,深受乡邻喜爱。 老调演唱通常需要三弦、二胡伴奏,但马万宝不会乐器,却练就了一手“打瓦子”的绝活。他用六片竹板,左手慢打,右手快打,节奏清脆,即便没有乐器,也能演得有声有色。加上他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表演妙趣横生。二十出头时,他已名扬十里八乡,每逢红白喜事或正月社火,总有人请他助兴。当时,他与弹三弦的王五爷搭档,民间还流传着一段顺口溜:“孙鞋匠锥,豁婆娘上,王五爷弹,马大爷唱。”
马万宝不仅擅长曲艺,还热爱武术,自幼跟随名师朱万仓习武,练就了大红拳、小红拳等功夫。因身手不凡,他偶尔为商人押镖。上世纪四十年代,他护送一位羊贩子去宁夏吴中卖羊,不料遭遇哄抢,损失惨重。无奈之下,他在小店里打起瓦子,唱起曲子排遣愁绪。没想到,他的歌声引来众人围观。他即兴编唱自己的遭遇,声情并茂,引得一位地方绅士动容。绅士请他到家中连唱三天,最终帮他找回了被抢的羊。
1958年,马万宝被选为水库工地的宣传员,每天编唱先进事迹,用打夯号子鼓舞士气。夜里,他还会唱些荤曲为大家解乏。1959年,公社号召唱歌练武提振精神,他便到学校教歌教拳。然而,1960年的饥荒席卷全国,人们每天只能喝清水拌汤充饥。马万宝因长期饥饿,身体虚脱,被送进“病号院”。所谓的“康复丸”不过是糠团,根本无法挽救生命。最终,这位老艺人在饥饿中离世,享年70岁。 作为老调艺人,马万宝乐于传艺,从不保留,周边近百里内的许多老调艺人,都曾受教于他,如魏积仓、张万文、冯相国、侯占才等。他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民间艺人的缩影,既有才华与热情,也有无奈与悲凉。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