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愿每个小生命都被温柔以待

新华社石家庄9月12日电 记者手记:愿每个小生命都被温柔以待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
“孕期营养对预防出生缺陷有多大影响?”“孕期多喝骨头汤能补钙吗?”……
在河北石家庄举行的2025年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专家一一为孕妈妈们答疑解惑。
今天是预防出生缺陷日。全国超1000家医疗机构以义诊咨询、科普宣教等方式,为守护新生命健康行动。
石家庄市妇产医院门诊大厅里,义诊专区的医生被早早赶来的准爸妈们围得满满当当……这一天,记者感受到了无数家庭对新生命最质朴的期待——健康孕育。
出生缺陷,主要指婴儿在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重型地中海贫血等是较为常见的出生缺陷疾病。
随着我国婚前医学检查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产前筛查率、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筛查率的提高,部分儿童先天性疾病与残疾得以实现较早干预。
近年来,我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组数据体现了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全国出生缺陷所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幅超过30%,神经管缺陷等严重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30%。
预防出生缺陷,不仅关乎着万千家庭的圆满幸福,更影响着国家人口素质的提升。
为了让更多孩子拥有无“陷”未来,三道“防线”正不断筑牢——推进健康教育、婚前医学检查、孕前检查、补服叶酸服务;提供全方位孕产期保健服务,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与干预;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实行专项检查。
防治出生缺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共担责任、共同努力。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安排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出生缺陷防治相关重点项目;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依托全国上千家实施机构,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出生缺陷救助服务网络;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持续投入资金支持基金会实施的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373万个家庭感受到温暖……更多力量正在行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有关负责人在活动现场表示,要继续强化保健服务,加强孕产妇营养监测评估和体重管理,规范提供孕期营养保健服务,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孕育质量和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赢在生命起跑线前,需要更多你我他的力量汇聚:医生问诊时多一句叮嘱,把预防知识讲得更透彻;家人闲聊时多一些提醒,让科学检查融入日常;社区公告栏多一张科普海报,让防治知识更显眼……
让我们同心同行,筑起温暖的健康防护墙,给小生命们一个健康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