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0 来源:丑态毕露网作者:Waiting、Alone
美育浸润美好心灵(主题)
在云岭大地的美育园地里,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美术教师金晓华以刀为笔,在版画上雕刻边疆民族的文化肌理;以心为墨,在孩童心中播撒美的种子。
1995年,带着云南艺术学院的专业积淀,金晓华走进云南师大附小的美术教室。初为人师的他很快发现,手中的粉笔与画具承载着双重使命——既要传授技法,更要播撒美的种子。
为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增加课堂活力,金晓华独创“游戏化版画教学法”,将版画技法融入趣味情境,让孩子们在“刻故事”中感受艺术魅力。郑欣彤曾是个内向的孩子,金晓华敏锐地察觉到她对色彩的独特感知,便鼓励她用版画记录生活。她用粗粝的刀痕刻下清晨父母忙碌的身影,将市井生活的色彩融入创作。版画不仅为她打开了艺术之门,更点燃了她对学习的热情,数学课上她开始主动举手,作文里也充满了对艺术的思考。她在《我的版画生活》一文中动情写道:“看到同学们穿着印有自己作品的衣服时,我欣喜不已。我热爱版画!热爱中国的传统艺术!”这份真挚的文字,正是美育感染力最生动的写照。
云南拥有25个少数民族的丰富文化资源。金晓华意识到,这份独特的文化底蕴,正是少儿美术教育最鲜活的教材。他运用与发展了吹塑纸版画、剪贴纸版画、粘线版画、绝版套色木刻等近20种版画技法,让孩子们在刻刀与木板的碰撞中,触摸到民族文化的温度。他带着学生到云南民族博物馆观赏民族服饰,到云南民族村体验民族节日活动,走进官渡区非遗中心参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官渡农民画展……他将这些极具云南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资源与版画教学深度融合,开展了“印版上的彩云南”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心之所“象”——撕刻纸版画》一课中,学生既掌握了撕刻纸版画的方法,又增加了对傣族织锦这项非遗的认识;师生集体合作创作的《大鼓欢歌——综合版画》,将基诺族太阳鼓的造型元素与版画技法结合,通过雕刻、拓印、拼贴等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套色木刻技巧,更深入理解了“太阳鼓象征着光明与团结”的文化内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童心,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这便是他30年深耕少儿版画交出的最赤诚的教育答卷。
金晓华用近三十载光阴,在云南少儿美术教育的版图上,拓印出一片绚烂的星空——那里有民族文化的璀璨星辰,有孩子们蓬勃生长的艺术梦想,更有一位人民教师对“以美育人”的永恒坚守。
云南日报记者 陈怡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