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标签破解食品信息“躲猫猫”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这则公告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食品标签管理正式迈入数字化时代。

  长期以来,很多消费者在市场选购食品时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配料表字小如蚁、信息隐蔽、字体颜色与包装背景颜色相近……令人欣慰和期待的是,这种食品信息的“躲猫猫”游戏,终于有望随着数字标签的推广而走向终结。

  其实,数字标签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而是将印在包装上的文字信息,通过二维码等数字技术手段进行展示的一种新形式。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一扫,便能清晰、完整地看到包括配料、营养成分、生产工艺、产地来源等全部标签信息。根据公告,数字标签并不是随意发挥的“广告牌”,其内容严格遵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与实体标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广告营销信息不得混入其中,页面不得出现干扰阅读的弹窗,展示内容不可篡改,任何修改都需留痕追溯——这些规定,无疑为数字标签的可靠性上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锁”。

  更重要的是,数字标签有助于重建消费者与食品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过去,部分商家利用标签耍花招:夸大宣传、隐藏不利信息、“文字游戏”,导致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等权益受损。如今,数字标签要求信息修改可追溯、展示内容需负责,不仅是对企业行为的约束,更是对诚信经营的鼓励。这项措施推动企业把产品信息说得更清、标得更明,既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是倒逼行业自律、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力举措。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数字标签的推行也是社会治理数字化、现代化的一次生动实践。创新举措呼应了时代发展,契合了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提升了公共服务与商业信息的传播效率。同时节约了包装印刷成本,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实现“多码合一”,方便整合追溯、防伪等功能,体现出高效集约的管理智慧。

  当然,一项新机制、新措施的落地,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标签标识方式,确保数字信息的真实性与易读性;监管部门需加强监督检查,防止数字标签成为新的“营销噱头”;消费者也应主动学习使用数字标签,养成扫码查看信息、维护自身权益的习惯。

  数字标签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新,更是一种经营理念和监管理念的进步。这项创新体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出监管部门倾听民意、回应关切的务实态度。我们期待,在数字标签的助力下,我国的食品安全环境更加透明、更加可靠,消费者的获得感、安全感能够进一步提升。(李英锋)

运城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