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开拓产业未来发展新赛道
202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作为重点行动之一。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具有全方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革命性意义,将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驱动。总的来看,人工智能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拓产业未来发展新赛道、重塑产业未来发展新模式。
一是以“人工智能+”培育未来制造新模式。从历史的维度看,几次科技革命均推动生产制造方式发生颠覆式革新。第一次科技革命时期,传统的手工业工场逐步向工厂制生产模式转变;第二次科技革命则促使大规模流水线作业方式产生。如今,“人工智能+”正引领着新一轮变革,推动生产方式朝着智能驱动、数实融合的方向迈进,这一转变必将为众多行业带来效率的质变与模式的重塑。在设计规划方面,人工智能可综合人、物、知识、技能、标准等各资源要素,找到解决方案的“最优解”,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在生产制造方面,人工智能可对设备的运行工况、生产状态、质量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从而针对性改进工艺与优化流程。在劳动组织方面,人工智能可有效弥合个人力量不强、耐性不足、稳定性不够、环境适应度不广等短板,胜任人之不能为(如危险有害劳动场景)、人之不适为(如大量繁琐性、重复性劳动场景)的领域,“人机协同”的组织模式将成为常态。
二是以“人工智能+”开拓未来消费新场景。生产对于消费而言,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它不仅明确了消费的具体对象、塑造了消费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为消费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特别是那些具有颠覆性的创新产品,往往能够成为开启新一轮创新周期的关键“引爆器”。例年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ss革命性引领开启了新的智能手机时代。如今,新一代人工智能也正在促进手机、计算机、汽车、家电等产品的颠覆性变革,成为打开消费电子行业新篇章、推动消费市场重焕活力的新引擎。以汽车为例,工业时代的汽车功能单一,仅仅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而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智能网联汽车则升级为会看、会听、会说、会驾驶、会思考、会学习的“智能体”,成为人们智能生活的“管家”,与各类智能家居远程协作。
三是以“人工智能+”创造未来创新新路径。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拥有“创新使能者”的作用,能为提升科技研发效率、培育新兴产业打开机会之门。在科技创新方面,人工智能可以从多元异构的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生产知识,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在几天内就筛选了超亿种化合物来研发新型抗生素。人工智能赋能下,科学技术规律的发现将从基于“公式+理论”来推导描述向“参数+算法”方向拓展。在产业创新方面,人工智能将加速与生物、能源、材料等其他前沿技术领域交叉融合,产生创新的群体性跃升态势。例如,人工智能可高效支撑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等全环节的赋能应用,能大大推动新型材料的发现和转化应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下一步,我国需趁势而上加力推动“人工智能+”,将技术优势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充分结合,形成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生态。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紧密结合,构建人工智能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雁阵行列”,强化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用户服务全流程,打通“硬件-系统-产业”全链条,在工业制造、消费服务、科技研发、城市治理等领域形成标杆性新产品新场景,系统化提升我国人工智能的整体影响力。
二是建立适应“人工智能+”的治理体系。新业态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人工智能也存在生成虚假信息、算法歧视、数据泄露等问题。要加快完善适应新业态的治理体系,以“善治”推动“善智”。一方面,可充分运用技术监管手段,“以技术之盾应对技术之矛”。如研发智能检测工具来识别不当、有害或非法的人工智能内容;另一方面,要强化对人工智能产生的新热点新问题的制度回应,以“敏捷治理”为导向,完善数据、算法、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