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中国汽车全球化再提速!
作者:今晚打老虎wx 来源:运城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10评论数:
2025年慕尼黑车展大幕拉开,中国企业再度出海。今年参展的中国企业数量达到家,比上一届家大幅增加,再创新高,展示内容涵盖新能源整车、三电系统、汽车智能化软硬件等全产业链。如何看待这次中国品牌的集体强势出海?而从“走出去”到“扎下根”,不断拓展欧洲市场,中国汽车全球化布局中,又正在经历怎样的出海转变?《新+1》连线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带来分析解读。
从整车出口到整个产业链参展
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孙晓红:这种变化体现这两年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供应链企业成长过程。从这个情况来看,我认为他们的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从他们目前的精神面貌来看,他们认为有足够的能力能够参与全球的汽车行业竞争,尤其是在欧洲汽车行业产业的环境下,在高端市场进行竞争的信心。
大规模深入参展,
是欧洲更需要我们还是我们更需要欧洲?
孙晓红:我觉得互相都有需要。中方需要向欧洲汽车工业学习,学习汽车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希望把自己的产品向欧洲的企业和消费者进行分享。这体现中方企业的开放态度,我有了技术,愿意把这个技术开放共享给欧洲的消费者。
同时从欧洲企业来讲,它的认识应该是非常深刻的。在中国开发汽车,能够节%时间,%成本。效率和竞争性也是欧洲的企业目前所急需的。所以说欧洲企业也希望并需要与中国企业合作,共享成果。
展示自身的同时
中国车企还应该学习什么?
孙晓红:中国汽车产业向欧洲汽车产业学习了很多的东西。去年是中国汽车合周年。中国汽车向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学习了大量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整车制造体系、营销体系以及大量的国际化经验,中国汽车得以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适应国家的能源战略和气候战略,发展比较快,才有今天这种成果。
欧盟年决定停产燃油车,完全由电动汽车来进行替代,这是一个契机,也是中欧双方合作一个起点。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在达到气候目标和脱碳低碳发展的方向上,新能源汽车领域是非常好的一个合作契机,这个契机是中欧双方目前合作的动力。
扎根欧洲的过程中
中国车企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孙晓红:欧洲汽车产业在法规体系、生产体系、成熟的消费者体系,尤其是它的文化体系等方面,都值得中国汽车产业学习。比方说文化体系,我们要进行适应性开发,针对不同的市场,要通过在当地建立的技术中心来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当地的文化,开发出适应当地的产品。
从规则的追随者到制定者
我们还有多少事情要做?
孙晓红:首先要成为规则的参与者。在规则方面交流,在理念上互相学习,这样我们才能让规则成为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中国企业要学习理念和规则制定方向,包括在知识产权、反垄断等方面都需要和欧洲方面进行交流。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央视新闻客户端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