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峨眉山解锁智慧旅游新体验

中国旅游报见习记者 高雅

人脸识别“丝滑入园”、外骨骼机器人助力登山、“AIGC旅拍”服务新奇有趣……9月3日,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跟随中宣部组织开展的“活力中国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峨眉山景区,感受这座世界旅游名山的旅游新科技、新场景。

在海拔2540米的峨眉山接引殿租赁点,一群游客正排队体验刚刚上线2个月的外骨骼登山助力机器人。工作人员将设备绑带固定在游客腰部,让机械支架贴紧腿部,再动动手指“激活”设备,登山助力机器人便开始工作了。

“以前对登山望而却步,有了这款设备的助力,简直像开了‘物理外挂’!”游客齐先生表示,机器人重量很轻,而且会跟随自己的步伐调整幅度,就像安装了一款智能弹簧。

该设备自试运营以来迅速成为登山游客的“新宠”,被赞为“登山神器”。峨眉山景区工作人员梁志豪介绍,据测试,穿戴外骨骼登山助力机器人后,游客能节省30%左右的体力。“目前奶茶视频APP共部署了30台设备,一个多月的时间,实际付费体验的游客已达上千人次。”

近年来,峨眉山景区坚持以科技为引擎,持续推进景区数字化转型,在智慧服务、应急管理、体验升级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今年4月,景区新票务系统上线运行,支持电子社保卡核验入园、人脸识别“刷脸”入园,优化外籍人士购票流程,有效解决了“购票难、入园慢”的痛点。

游前,科技助力游客“丝滑”入园;游中,科技助力文化活起来。看不懂寺庙匾额?弄不清景点典故?想知道历史趣闻?为了能让游客在欣赏山水风光的同时,深入感受文化氛围,峨眉山景区推出了能说会道的“AI畅游宝”,目前该设备已在峨眉山博物馆、黄湾游客中心投入使用。

峨眉武术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并称为中国三大武术流派,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山脚下,记者遇到了正在拍照的游客韩女士,她身着古装,手拿武器,正在跟拍摄人员学习简单的武术动作。“来峨眉山,总要体验一下中国的武术文化、当一回女侠才算不虚此行。”

为了乘上“旅拍热”的东风,峨眉山景区不仅推出线下实地旅拍服务,还推出了“AIGC旅拍”服务,依托数字建模与人脸融合技术,将真实场景与国风画卷无缝结合,提供汉服、武侠、仙侠等十余种造型模板,让游客实现“秒入画境”,成为峨眉山文旅融合的又一创新亮点。

“2024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创立了国内首个女子武术团体,叫峨眉派女子功夫团,在网络上反响还不错。”马赵凌云作为峨眉武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就如何推广峨眉武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奶茶视频APP正计划与武术协会合作,推出属于峨眉武术的数字影像动作库。希望这些武术动作不再只停留于字面,而是能够传到大家心中。”

火遍全国的“徒步热”也助力了峨眉山“出圈”。今年以来,峨眉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65.92万人次,同比增长5.69%;其中,徒步登山游客达36万人次,同比增长48%。

为聚集人气,当地组织策划了“峨meet福 治愈一夏”徒步登山季系列活动,同步上线推广“峨眉拿捏”微信小程序,在全山精心设置了报国寺、九十九道拐、雷洞坪等36个打卡点位,通过线上实时更新登顶TOP榜单,进一步激发徒步爱好者的参与热情。暑假期间,峨眉山景区创下日均2000人次徒步12小时成功登顶的新纪录,“峨眉山徒步”“小小峨眉山轻松拿捏”等相关抖音话题播放量更是突破1.3亿次,线上热度持续攀升。

“未来,峨眉山景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科技+文化+生态’深度融合,持续优化智能服务系统,拓展数字文旅新场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慧旅游标杆,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典范之作。”峨眉山景区管委会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尧斌说。

运城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