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题:适应新趋势 聚焦“高质量”——各部委解读《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林德韧、许仕豪
国新办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长足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2021至202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新华社发(刘健 摄)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向社会公开发布《意见》。《意见》提出6项20条重点举措,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大特点聚焦“高质量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表示,《意见》是适应体育产业发展新趋势作出的新部署,为下一阶段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总体发展目标清晰,二是下决心做强体育消费市场,三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李静说,《意见》从供需两头发力,深入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亮点很多。从供给端看,一是关注体育赛事,既要“好看”,又要“好办”。“好看”就是从观众角度出发,提高体育赛事质量,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好办”就是从办赛角度出发,让办赛主体少跑路、快办事、多获益,提高赛事举办质效。二是聚焦培育经营主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创新能力。鼓励用好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用足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引导更多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6月25日,在位于慈溪市的浙江酷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在加工出口的皮划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从需求端看,一是促进运动项目普及推广。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学校体育教练员队伍建设,以公益性赛事为重点,推动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二是提出惠民举措。鼓励工会使用会员会费支持职工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或观看赛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等,让人民群众更有意愿参与体育消费。
激发赛事经济、体育消费活力
近年来,“苏超”“村超”等赛事如火如荼,赛事经济成为热点话题。《意见》提出,要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出台赛事经济专项政策。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体育总局将从加强政策研制、促进赛事活动举办、提升群众观赛体验、促进赛事融合发展、守好赛事活动安全管理红线等方面持续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8月17日,球迷在观看比赛。当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九轮比赛中,南京队对阵盐城队。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杨雪鸫介绍,体育总局将加快编制“十五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对赛事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谋划和部署。推动职业联赛和自主IP赛事的建设与培育,持续举办高水平青少年赛事活动并统筹和指导各地引入国际赛事;促进赛事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一日观赛,多日停留”特点,放大“票根经济”效应。此外,体育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可售(发)票数量,优化实施体育赛事实名制等管理措施,提升群众观赛体验。
谈到体育消费,杨雪鸫说,近年来体育消费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下一步工作将聚焦“增长优质供给,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落实优惠政策,激发消费活力”等方面,在打造高质量赛事、加强场地供给、降低运动成本上持续发力。
户外运动产业增长强劲
今年年初,《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7月9日,游客在教练的陪同下体验低空滑翔飞行。滑翔伞这一低空旅游项目成为了贵州省六盘水市众多游客的新选择。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陈俊表示,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是体育产业中增长最强劲的领域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推动将发展体育产业和户外运动有关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
在资金支持方面,陈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锚定“到2030年,全国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目标,同时统筹好中央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等渠道的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到户外运动事业中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陈俊表示,下一步工作将更好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研究完善群众运动空间扩容的政策举措,切实提升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消费需要。
推进商旅文体健多业态融合发展
《意见》提出,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促进赛、展、节、游一体谋划、一体开展,丰富产业业态。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孔德军表示,商务部将会同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8月17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九轮比赛中,南京队对阵盐城队。南京市在部分商场、街区等地设置观赛“第二现场”,使用大屏幕同步直播赛事,同时设有游戏互动区、烟火市集区,让球迷们度过欢乐时光。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一是“办活动”,搭建系列促消费平台。指导地方持续举办各类跨界融合活动,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热点。二是“强创新”,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加快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三是“优环境”,营造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开展城市商业提质工程,将商旅文体健资源要素串点成线,培育“体育+”等融合消费新增长点。
进博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及各类专业体育展会已成为衔接体育产业供需、促进资源对接的关键纽带。孔德军表示,商务部将着力发挥重大展会平台作用,在突出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鲜明特色基础上,发挥展会体育板块功能。此外,着力支持办好一批市场化、专业性展会,鼓励展会举办方根据市场需求,规范举办体育类专业展会,为我国体育企业深耕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搭建高效对接平台。
新技术与体育器械融合加速
目前,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体育器械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1.12万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以上,增长34%,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上市生产企业有8家,累计培育体育器械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家。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也不断壮大。
7月16日,在吉林化纤集团复材体育休闲装备产业园,工人组装碳纤维自行车车架。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纵深推进,体育消费持续攀升,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体育器械融合加速,不断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年轻群体参与热情高涨,体育器械发展未来可期。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