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平到北京,奋斗脚步永不停歇
作者:Solucky 来源:运城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09评论数:
长城抗战的烽烟散尽,历史上拱卫京城的军事设施成为今天北京北部的历史文化体验带和生态环境保护带。宛平城上日军的弹坑还在,其所在地丰台区已成为首都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地。曾经见证日寇投降的紫禁城,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今天的北京,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提品质,持续探索一条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彰显大国首都担当的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作为见证了全民族抗战爆发的英雄之城,北京的抗战记忆再次被鲜明呈现。八万羽和平鸽的飞翔轨迹中,奶茶视频APP分明看到了这座伟大城市从北平到北京奋斗不息的脚步。
1933年,侵华日军直逼长城,在古北口等地发起猛攻。古北口抗战历时75天,是北平地区抗战第一枪,也是长城抗战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战役。1937年,日军炮击北平西南约15公里的宛平城和卢沟桥,标志着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1945年,北平战区受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这是在中国战区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受降,20万北平市民见证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参加太和殿受降的英军代表约翰·斯坦菲尔德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眼前的这一幕现实太具有纪念意义、太生动了:金色的砖瓦、深红色的围墙、汉白玉的栏杆和欢呼的人群,这样的场景一个时代只会发生一次。对中国来说,这个投降仪式是日本战败的最重要的时刻。这一定是亚洲或许是全世界最壮观、最激动人心的投降仪式。”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将这座拥有3000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与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难忘岁月紧密相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胜利的背后,有这座伟大城市的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从吹响抗日救亡运动号角的“一二·九运动”,到成为“人民第一堡垒”的焦庄户地道;从在平西组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诞生地;从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的烈士白乙化,到把丈夫和5个孩子全部送上前线的“英雄母亲”邓玉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早已熔铸进这座城市的精神基因,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让千千万万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平凡个体,都在自觉或不自觉间将生命的涓涓细流汇入反抗外敌入侵的浩荡洪流。
从昔日的北平到今天的北京,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长城抗战的烽烟散尽,历史上拱卫京城的军事设施成为今天北京北部的历史文化体验带和生态环境保护带。宛平城上日军的弹坑还在,其所在地丰台区已成为首都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地。曾经见证日寇投降的紫禁城,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今天的北京,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提品质,持续探索一条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彰显大国首都担当的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
从抗日烽火中的不屈不挠,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奋斗,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胆探索,到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锐意创新,这座城市同民族生死相依、与国家命运与共的奋斗脚步从未停歇,百折不挠的奋斗意志从未消磨,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从未动摇。今天的北京,以“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以持续破解民生难题,不断医治“大城市病”,在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进程中攻坚克难。这是一座城市对历史的最好告慰。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体悟抗战胜利的历史厚重与现实意义,从而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北京必将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不断赢得新的荣光。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