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螺丝、雕蛋壳……机器人大显身手干“细活”助产业发展
作者:看球藏图客 来源:永川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10评论数:
拧螺丝、雕蛋壳、插铜线、滴管取水……现在的机器人,已经这么“精细”了?今天,新民晚报记者探营2025外滩大会科技展览发现,各种精度高、偏差小的机器人已接连问世,成为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升级版”,在工业、农业、体育、教育等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能雕蛋壳能插铜线
在生鸡蛋壳上雕刻,需要多么小心翼翼的力度把控?在上海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台,一台正在展示蛋雕的“自适应机器人Rizon 4s”引起了很多人驻足。只见蛋壳曲面上的线条宽细一致、间隔均匀,还能适应图案的千变万化。
非夕工作人员韩晓璇介绍,这台机器人具有七个关节,每个关节里都有一个力矩传感器,末端还额外加装了六维传感器,可以感知到6个方向上的力。正因为对力度有感觉,因此可以进行仿人化的精细操作。此外,机器末端移动速度最快可达2米/秒,成功率更是高达约98.8%,在连续工作时成功率要高于人类。
“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不少产业都有柔性装配的工序,比如蓝牙耳机里面,音圈的铜线像头发丝这么细,又很软,既要插准又不能插坏,难度很高。传统工业机器人只能做取放货物、上料下料等‘粗活’,没法做这种需要手眼配合的精细活。因此这台机器人就是今后替代人工的方向。”韩晓璇表示,针对这些工序精度要求高、较单调枯燥、招工较困难等难点,这台机器人可以通过定制化项目替代人工。
能打螺丝能巡海塘
还有一只“巧手”,可以打螺丝,偏差在1毫米之内。在“灵心巧匠工作台”,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灵巧手”L20“握”住了一把螺丝刀,正在装配外径仅为4毫米的M4螺丝。短短一分钟内,就完成了一个关节中2枚螺丝的装配过程。
“原理是通过相机识别物体位置并精定位,传统工业机器人基本使用的是夹具,一个夹具只能适配一种工具,而灵巧手可以适配很多种工具,应用场景更多,拧瓶盖、滴管取水等细活都能胜任。”公司研发人员刘有介绍,“灵巧手”构建了面向工业零件的全维操作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一些工厂、科研高校内应用,最终目标是“让机器人自己组装自己”。
漫步展馆中的“工农业进化区”,还有不少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比如,空海易行无人机自主巡检平台搭载了高清设备捕捉视频与图片,依托先进AI算法平台实现“病害智能识别”。算法可以精准分析画面,自动标记路面坍塌、堤坝涂鸦、环境污染(如垃圾堆积)等问题,识别准确率很高。据介绍,该技术可以突破传统人工巡检的局限,在海塘附近实现精准监测,提升巡检效率与质量。
而在农业方面,复旦大学伏羲气象大模型可以应用在农业领域,它能精准预报未来15天内逐小时的天气,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极飞智能农场的无人飞机、无人车、智能水肥管理系统等设备则可以借助精准定位、智能决策与实时远程控制,极大地降低人力依赖、减少投入成本,助力农户增收。
能解说球赛能引领跑步
除了工农业,在体育产业中,AI也有无限可能。在今年火遍全网的“浙BA”中,部分场次首次使用了一款由浙新四维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创“AI解说智能体”。智能AI不仅可以通过先期导入为主持人提供各位运动员的数据和背景,还能在比赛中诙谐地与主持人聊天,成为“气氛”担当。
同样由该公司研发的智能跑道产品,旨在解决跑者的痛点。新民晚报记者看到,这款产品是条智慧灯带,可以适配任何有网络和电源的场地,只要在软件上选择配速、距离等,系统就能精准调控灯带以相应速度流动,引领跑步者跟着灯光节奏锻炼,使跑步更科学、更有趣、更快乐。
“奶茶视频APP公司由浙江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联合创立,团队创始人都喜欢跑步,所以从跑者的痛点入手,设计了这款智能跑道,不仅可以陪伴跑者,还能解决大家在跑步时要不断看手表确定配速等痛点。”公司市场经理曹薇表示,目前产品已经在浙江长兴以及耐克的一些活动中落地应用。
栏目编辑:任天宝 题图来源:金旻矣 图片来源:金旻矣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金旻矣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