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本报记者 彭冰 柳姗姗 本报通讯员 刘志杰
在吉林松原查干湖机场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原机场”),场务特车室团队被誉为“铁军”,这个名职工组成的一线班组,肩负着飞行区管理、航班勤务、通航保障的重任,班组成年来,创造出连续无责任鸟击、通航保障零差错的优异成绩,助力松原机场成为东北地区通航业务量最大、保障能力最强的支线机场。
走进场务特车室的工作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内务秩序、一尘不染的办公环境、锃亮如新的特种车辆。“我们以军事化管理塑形立规,要求每件工具都有固定位置,每个操作都有标准流程。”班组长赵庆峰说,军事化管理为整个团队注入了“精气神”。
2019年,松原机场将场务与特车业务合并,场务特车室班组从成立那天起,就立志将自身锻造成“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钢铁团队。面对零基础的新人,班组采用“师徒结对+项目练兵”的培养模式,帮名新员工在短短半年内迅速成长为“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业务能手。2024年,这支年轻的队伍在海南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技能比武大赛中一举斩获团体、个人全能及所有单项的第三名,创造了集团同类机场中最好成绩。
凭借过硬本领,班组员工发挥聪明才智,立足岗位积极创新创效。2024年松原机场更新驱鸟设备,其万元的冲击波煤气炮,按厂家要求只能固定安装,覆盖范围有限。为让设备发挥更大效能,场务特车室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将冲击波煤气炮搭载到驱鸟车上,改造度可移动的“驱鸟坦克”,使设备机动性大幅提升,作业范围覆盖全部飞行区,驱鸟效率远超厂家设定标准。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班组技术员张飞波告诉记者,他们还经过三个月攻关,为机场的三合一扫雪车加装了可视装置和通讯指挥系统,彻底扫除了扫雪车存在视野盲区、与指挥沟通不畅等问题,驾驶员可实时调整作业参数,除雪效率大幅提升,不仅为机场筑牢了安全屏障,也为业界破解同类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做好通航保障,是机场的头等大事。场务特车室团队坚持“24小时待命,全天候响应”,无论凌晨深夜,始终“有呼必应、随叫随到”。零℃的极寒天气里,他们每多个小时不间断开展飞行区巡视;盛夏酷暑,他们顶℃的高温在机坪汗流浃背地作业。
去年冬季,机场飞行米长的排水沟受冰雪冻融影响,大面积坍塌,场务特车室班组主动请缨,利用航班间隙的碎片时间,化身“泥瓦匠”,历个月鏖战,自主完成维修,虽然大家手上布满磨出的血泡,却为企业节省了百万元委外维修费用。
“这个排水沟米、.5米,但没有一座通行桥,跨区域作业要绕公里多”,机场巡查员小王介绍,为解决这个问题,场务特车室团队反复测量、画图、研究讨论,最终元的边角废料搭建座简易桥,给需要跨区域作业的员工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场务特车室班组的努力下,松原机场万米围界常年完好无损,飞行区的草坪平整如毯,跑道两米的鸟网笔直如线……如今,这支铁军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困难面前有我们”的使命担当,力争在保障航空安全、服务企业发展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