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辅助驾驶即将大升级:比友商现在强10倍

刚刚完成自研图灵智驾首次OTA推送后,小鹏高管再度宣布重磅“炸弹”。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总监@XP-Candice婷婷在微博发文,对外介绍和公布了关于自研图灵芯片智驾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规划。她重点回答了以下四个问题:
Ultra版车型已经全量推送VLA,体验上更安全、更聪明、更舒适。同步剧透基于VLA改造的“车位到车位”全新功能,可以不限车位、走到哪儿记到哪儿,实时渲染停车场3D建模等;
量产版取消VLA可视化功能,原因在于可能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后续会探索更好地交互方式;
Ultra版的下一代VLA大版本计划在年底发布,将实现跨代式更新,带来比现在其他智能辅助驾驶强10倍的体验。同时,Max版也会保持行业同级算力车型中最强的辅助驾驶体验;
Max版将持续迭代。随着云端大模型能力的持续增强,Ultra和Max的车端模型能力都会有跨越性的提升。
与此同时,针对评论区用户的疑问,她也透露出了Max版本车型最近的更新计划,包括不限于更强的NGP性能、AES主动安全功能、更高的人机共驾时速等等,都在筹备当中。
全场景VLA上车,小鹏G7 Ultra首次OTA推送
今年新势力辅助驾驶软硬件进行了全面更新迭代。小鹏作为国内唯二量产上车自研芯片的车企,在新车G7 Ultra身上首发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其中两颗承担辅助驾驶任务,另一颗搭配高通骁龙8295P用于座舱大模型,整车有效算力高达2250TOPS,跃居全球第一。
在G7 Ultra发布时,小鹏便官宣将全球首发搭载VLA+VLM大模型,并实现完全本地端部署运行。而现在,小鹏没有辜负用户的期待和信任,完美兑现了这一承诺。
近日,小鹏为G7 Ultra推送首个OTA升级,核心带来全场景VLA辅助驾驶。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是时下流行最先进的辅助驾驶算法之一,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具备“推理能力”和“长序思考”能力,能进行链式的时空认知,从而应对更复杂的驾驶场景,实现类人化驾车控车。
在初版VLA更新中,小鹏本着“安全第一”原则着重带来了「专家级风险预判」,在各类复杂场景如路口博弈、无保护左右转、有视野盲区等,让VLA进行提前推理,预判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做出提前应对,不着痕迹地“防御性驾驶”,确保留出安全冗余,给用户带来更安全、更舒适的体验。
与此同时,首个版本小鹏还为G7 Ultra更新了行业首创的人机共驾模式、自定义泊车、智能出库、和AES自动紧急转向避让,实现功能体验对齐和主动安全全面加强。
在智能座舱方面,针对G7 Ultra首发搭载的AR-HUD全景显示,新增“路怒消消气”新玩法;新增侧后方来车预警红色闪烁和交叉路口横穿预警黄色提示;同时,可通过DMS摄像头识别驾驶员坐姿,自适应调节AR-HUD成像高度;语音交互场景更强大;首批适配小米15S Pro的UWB&NFC车钥匙等。
全场景VLA的上车,不仅代表着小鹏成为继蔚来之后第二家实现自研芯片算法适配的国产新势力车企,也再度彰显了小鹏在辅助驾驶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技术量产能力和用户体验首屈一指。
年底实现VLA跨代更新,新一轮算法竞赛来袭
当然,最令人激动兴奋无疑是小鹏汽车自动驾驶总监预告称:“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VLA的跨代式更新,在下一个大版本,能够让大家享受到比现在其他智能辅助驾驶强10倍的智能辅助驾驶。”
目前小鹏AI大模型技术架构主要以“端云协同”为主。与理想VLA最大不同在于,小鹏采用类似DeepSeek蒸馏方式,先在云端训练出一个超大世界基座模型,其参数规模高达720亿,是主流VLA模型的约35倍,然后取其精华,将“蒸馏”出的小模型部署在车端。
小鹏曾对外表示,云端模型工厂依托万卡规模计算集群,可在5天到1周之内完成一轮迭代。整个基座模型目前用了2000万Clips的视频数据去做训练,预计在今年年底会达到2亿Clips。
而这种“云端蒸馏—车端部署”的方案也十分考验车端算力,因为车端算力越高意味着模型部署参数量更大,性能更优,上限更高。所以,小鹏G7 Ultra一次性搭载3颗自研图灵芯片,未来Ultra搭载的底层模型也必然会比相对低算力的车型更大。
这或许就是小鹏敢喊出年底上线比现在其他智能辅助驾驶强10倍的底气和信息所在。
当然,今年下半年起,新一轮辅助驾驶算法竞赛也将全面展开。随着华为乾崑ADS 4、理想VLA司机大模型、蔚来NWM世界模型等头部车企的新一代重大版本陆续推送,整体技术范式和用户功能体验都将获得全面革新。不知道届时小鹏还能不能实现高于对手10倍的体验。
最后,至于今年谁才是辅助驾驶的最强者,答案或许要等到Q4季度才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