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3f/8e6ad/9e2ae.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阅兵场上的“民兵”方队到底是什么来头?




奶茶视频APP,奶茶视频下载,奶茶视频app官网,奶茶视频app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游客发表

阅兵场上的“民兵”方队到底是什么来头?

发帖时间:2025-09-10 00:09:24

在今年的九三盛大阅兵仪式上,英姿飒爽的民兵方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熟悉抗日战争历史或看过相关影视作品的读者肯定对我国军民开展地道战、地雷战重创日寇的事迹耳熟能详,而这些战例的主要实施者正是广大民兵群体,他们是“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与“军民团结、全民皆兵”精神的最佳注脚。

事实上,古今中外,民兵在多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写了历史进程。而在今天,民兵仍旧在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非战争军事运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让奶茶视频APP穿梭在历史时空中,去追寻和见证民兵所铸就的荣耀。

民兵制度的源起与演进

民兵制度早在商周时期出现,当时居住在城市及其近郊的“国人”平时务农、战时作战,以压服郊野地区的“野人”的反抗。虽然自商代后期起,名为“三军”的常备军制度开始兴起,但平民仍旧作为潜在的后备力量扮演着重要角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一些地方出现了以防御为主的“民兵”,比如,原本便已占据了大量田地的地方豪强建立坞堡以自保,吸引了更多寻求庇护的贫苦农民的依附,于是他们从中抽调士兵,称为部曲。这些人平时务农,战时为兵,成为乱世中各方极力争取的力量。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453),淮阳王皮豹子上表,称:

“臣所领之众,本自不多,唯仰民兵,专恃防固。”

唐朝,民兵队伍在诸多战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则天下令在边境地区建立民众武装,配合军队守卫边疆,称团结兵。唐玄宗时期将该编制扩展至关内各处,“选丁户殷赡、身体强壮者充之”。

北宋开国时也定下了“守边急务非兵农合一不可”的政策,要求河北、山西、西北边境地区的农民农闲时节练习弓箭。北宋和西夏交战时,西北的民兵甚至得到了“劲悍出诸军右”的评价。明朝则组织民壮,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每年每“里”抽出二到五人充当民壮,其训练由卫所负责,春夏秋三季每月操练两次,冬天农闲时节每月操练三次。在永乐十四年(1416)的崇明东沙之战中,民壮协同明军作战,将占领县城的倭寇全部消灭。

职业化时代的考验与挑战

虽然民兵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以当兵为职业的常备军相比,民兵经常因训练不足而在战场上处于下风。公元前389年的秦魏阴晋之战中,吴起率五万魏武卒,“破秦五十万众”,展现出职业军队所具有的强大战力。因此,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强盛起来的王朝与国家无不建立起自身的常备军,替代过去以民兵为主的军队。

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与共和国时代的罗马,都将战时响应征召作为公民身份的重要方面,公民构成城邦与共和国军队的中坚,但征战四方的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所依仗的都是身经百战的职业军人,而以英格兰长弓手为代表的民兵尽管在克雷西、阿金库尔等中世纪战役中发挥耀眼的作用,但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君主仍旧摒弃了昔日依靠封臣提供兵员的做法,转而仰仗扩大了的财政收入,创立起由自身掌控的常备军。以火枪、火炮与线列步兵为标志的近代军事革命对军阵与队列的严格要求进一步凸显了日常训练与纪律的重要性,拉大了常备军同民兵间的距离。

军队职业化时代对传统民兵构成的挑战在晚清中国也有体现。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屡遭败绩,装备方面的差距固然重要,但训练水平的落后同样致命。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重新启用“团练”,即由地方士绅发起组织的民兵,用于地方自保,而其口粮费用也主要由地方自筹解决。但是这些团练战斗力低下,且装备落后,不堪大用。曾国藩的湘军与李鸿章的淮军固然脱胎于地方乡勇,但实际上皆为职业军队。各种形式的团练与乡勇虽然继续存在,但他们基本上仅在维持日常社会秩序与地方性冲突中发挥作用。

血与火铸就的辉煌与转型

就在民兵逐步为职业化军队所边缘化之际,一种新的战争形式为民兵提供了舞台。1808年,拿破仑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却未曾想遭遇了西班牙与葡萄牙军民的顽强抵抗,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将半岛战争变成了令拿破仑懊恼不已的“胃溃疡”,让曾经横扫欧洲的法兰西大军团束手无策。由此,游击战成为战争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对抗强势者的重要法宝,在贯穿19世纪的多场殖民战争中上演。

作为新生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人,相当重视民兵力量,全民抗战将民兵组织。1922年1月,在香港海员大罢工中成立了第一支工人纠察队。作为我国农民运动的先行者之一,彭湃旗帜鲜明地提出“农民非有武装不成”。1924年8月,在广东省广宁县的农民运动中,诞生了第一支农民自卫军,以及《农民自卫军组织大纲》。在彭湃看来,农民自卫军“有事为兵,无事为农”。1925年1月的第四次党的代表大会提出,要普遍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农民自卫军。工人与农民自此便一直是民兵的核心来源,曾先后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7年夏,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将民兵组织再度推上历史前台。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一个多月后,《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强调:

“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在正面战场逐步败退,国土大量沦陷的同时,八路军与新四军开赴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民兵队伍大量涌现,成为正规军的重要助力。1937年,在同美国总统特使、陆战队军官埃文斯·卡尔逊谈话时,徐向前大加夸赞民兵的作用:

“每个村子都有民兵组织……他们会将敌军的信息收集起来,还会多方阻挠日军获得关于奶茶视频APP的一切消息,帮助奶茶视频APP将伤员从前线运送到最近的医院。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奶茶视频APP就好像没了左右手一样。”

1938年2月,晋察冀边区颁布了《人民武装自卫队组织条例》,将16至45岁男性编入基于保甲制的民兵网络,形成“每村有分队、每区有中队、每县有大队”的三级体系。一则来自山西省武乡县的史料显示,当地民兵会定期举行战斗大演习,以锤炼战斗能力,表明民兵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1941年底,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在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方针是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民兵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

在抗战的硝烟中,民兵队伍涌现出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白洋淀雁翎队、鲁南铁道游击队、冉庄民兵等耳熟能详的力量仅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他们的背后,是无数默默牺牲奉献的身影。《抗战日报》多次报道民兵壮举,路五小、刘三儿、李喜定、翟白小、张有才、郝还喜、崔三娃、赵尚高,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名字,正是民兵队伍来源于人民、扎根于人民、全民皆兵、全民族抗战的生动写照。孙玉敏、王新、王新娥、李吉儿、王兰香、李桂芬、李瑞之、李秀芬,这一个个娟秀的名字背后,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传奇。他们中的许多人为全民族抗战事业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而幸存下来的则又前仆后继地投入到解放战争中,支援前线,补充兵员,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继续维持着民兵队伍。1958年7月,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同年9月29日,毛泽东发出了“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到1958年底,参加民兵人数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5%。

随着国内外形势逐步缓和,尤其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民兵也相应地经历精简与转型。1981年,中央取消了县编民兵师、公社编民兵团的规定。四年后,又确立了民兵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指导思想,提出“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工作方针,压缩基干民兵组训规模。

经过数轮调整,我国民兵组织力量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据2011年政府公开的数据,基干民兵规模为800万人,构成了重要的战略预备役力量。此外,他们还多次参与重大任务保障。2019年《国防白皮书》显示,2012年以来(至2019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95万人次、组织民兵141万人次,动用车辆及工程机械19万台次、船艇2.6万艘次、飞机(直升机)820架次参加抢险救灾,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西气东输到南水北调,从三峡大坝到青藏铁路,大批民兵栉风沐雨、攻坚克难。从北京奥运会到国庆大阅兵,从上海世博会到广州亚运会,在一次次重大活动中,众多民兵担负着安全警戒等保障性任务。在大兴安岭灭火、98抗洪、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应急救援现场,民兵闻令而动,屡屡冲在一线。

数千年的硝烟业已远去,但民兵仍旧为社会生活做着贡献。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