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53/01561/a95f0.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虚假时长侵蚀的是互联网诚信

枯木再生网枯木再生网

虚假时长侵蚀的是互联网诚信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称,不少弹窗广告标注的时长都与实际时长不符,如自己浏览某App时,弹窗广告倒计时为18秒,实际观看时长为30多秒。《法治日报》记者测试了市面上常见的50款App,发现其中超半数的弹窗广告存在问题。(据《法治日报》9月10日报道)

一直以来,视频平台与用户之间存在一份默契。用户以观看广告为代价,换取免费浏览视频内容的权益,平台则需提供相应的服务。然而,部分平台通过虚标广告倒计时、擅自延长播放时间牟利,本质上与缺斤短两的“鬼秤”没有区别。虚假时长不仅破坏了公平交易原则,更违背了商业诚信,侵蚀着互联网的信任根基。

几秒或几十秒的时间差,是平台精心算计的利益账。这绝非技术失误,而是刻意设计的盈利套路。有的视频平台有日均过亿的活跃用户,若每个用户被多占用几秒广告时间,单日即能额外产生可观的广告播放时长。这背后关联的流量变现、广告收益,正是平台在时长上做手脚的核心动因。但如此短视的小聪明,终会付出长远代价。当用户满心期待倒计时结束,却等来“加时赛”,难免会对平台产生反感和不信任。久而久之,用户的流失将让平台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视频平台出现的种种侵权行为,根源在于监管响应的相对滞后。从会员套娃收费到用户被自动续费,从擅自降低视频清晰度到擅自增加广告播放时长,平台的侵权手段愈发隐蔽。而侵权界定、证据固定、处罚标准等方面的规则空白,导致用户举证难、维权成本高,客观上助长了平台的侥幸心理。

面对虚假时长乱象,相关部门必须快速响应,扛起监管责任。一方面,针对新型侵权行为,应加快明确监管规范,划定红线、亮明底线,让平台运营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应创新监管技术手段,建立广告时长动态监测系统,对违规平台依法从严处罚,通过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力震慑。

在分秒必争的现代生活里,时间是宝贵的资源。视频平台应主动校准计时系统,更要校正服务理念,别让虚假时长伤害用户宝贵的信任。(孔德淇)

赞(993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枯木再生网»虚假时长侵蚀的是互联网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