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开酒店,到底想卖什么?
【文/网 邓军 编辑/赵乾坤】
近期,洲际酒店集团(IHG)官网信息显示,一家名为“成都海底捞皇冠假日酒店”的项目即将开业,该消息迅速引发行业与公众的广泛关注。“海底捞干文旅”“海底捞为什么想当五星酒店业主”等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不少网友将其类比为“酒店界的奈雪书屋”或“火锅领域的无印良品酒店”。
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项目知情人士向网透露,该酒店实际由海底捞作为业主方投资建设,并选择以加盟模式挂牌“皇冠假日”品牌运营。
9月2日,网就公众关注的若干问题——包括酒店开业时间、合作模式、房间定价、如何解决客房内火锅气味残留、送餐服务与收费标准,以及如何兼顾亲子度假氛围与商务住宿所需的安静环境等,分别联系了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底捞”)和IHG大中华区相关部门。
截至发文时,海底捞方面暂无回应。IHG大中华区相关人士在回应中表示:该酒店项目仍处于筹备与优化阶段,部分体验和产品尚在进一步调整中,因此不便透露更多细节;后续如有新进展或确定信息,将第一时间对外公布;具体开业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消费者可通过官方预订渠道查询——酒店信息出现在系统中即代表即将开业,若暂未开放预订,则表明近期尚无营业计划。
是常规业务融合,还是突破性尝试?
据IHG官网信息,成都海底捞皇冠假日酒店位于距天府国际机场25公里、三岔湖高铁站10公里的区域,定位兼顾商务与度假旅客,共设259间客房,并将“火锅”元素深度融合于住宿体验中,提供火锅主题房及送餐服务。
洲际酒店集团
酒店还配备恒温泳池、儿童戏水池、健身房、超千平方米专业儿童乐园,并设有多类餐饮空间,包括全日餐厅、海底捞火锅餐厅及运动潮玩主题餐吧。此外,酒店还拥有4000平方米会议场地,其中多功能厅配备升降舞台与专业级灯光音响系统,可承接大型会议及活动。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调侃:“终于能在酒店里放心穿睡衣撸火锅了”“吃个火锅都能享受免费美甲、擦鞋、剥虾、婴儿托管,那这住海底捞酒店,难不成能半夜叫服务员上门唱生日歌?”
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院副院长李彬教授观察,餐饮与住宿本身在客源互补与场景延伸方面具有天然契合度。海底捞与IHG的合作可视作常规业务融合,并不具备过多特殊性。
不过,李彬告诉网,海底捞与IHG的合作既体现出海底捞跨界创新的意识和理念,也反映出国际酒店品牌与中国本土知名餐饮IP合作的新趋势。成都作为热门旅游城市之一,叠加川味火锅这一代表性元素,预计将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邓敏向网分析称,高端酒店餐饮与社会餐饮长期以来平行发展,鲜有交汇。此次皇冠假日与海底捞的合作,打破了这一界限。同时,“酒店+顶级餐饮IP”模式不仅有望成为高端酒店差异化竞争的新路径,还可能解决传统酒店餐饮“高投入、低收益、纯配套”的痛点——借助海底捞成熟的供应链与品牌效应,可降低试错成本、提升坪效与客单价,并通过其高频消费属性吸引外部客流,将餐饮流量转化为潜在住宿客户,最终提升整体收益。
但她同时强调,该模式的成功仍需依靠品牌契合度、运营整合能力、共同客群基础与流量互动等关键因素的深度融合。
短期热度无悬念,长期发展存挑战
根据IHG规划,成都海底捞皇冠假日酒店采用“火锅+会议+亲子”的业务组合模型,将火锅体验植入主题客房、送餐服务、专属餐厅及潮玩餐吧等多重场景。这种“从餐厅到客房”的全场景餐饮体验设计,也被外界视为对“酒店餐饮”价值的重新定义。
但值得思考的是,“火锅”这一鲜明主题,会更吸引亲子家庭与年轻游客,还是也能赢得商务客群(如团队建设、特色会展活动)的青睐?是否存在因气味或嘈杂环境而劝退传统商务客人的风险?
不少网友对此也存有疑虑:“别的不说,不想住有火锅味的房间”“海底捞是平民品牌,皇冠假日是高端品牌,两者消费群体不搭,而且酒店房间内的火锅味和地毯上的油渍如何去除?”“海底捞会成功吗?新鲜一阵子是毫无疑问的,长期……嗯,我就不愿意住在有火锅味的酒店里”。
李彬指出,就客单价而言,皇冠假日的会员及客群消费能力普遍高于海底捞,能否接受其环境特质——如火锅气味和可能喧闹的氛围,以及如何通过产品与服务设计缓解这类冲突,都对酒店的运营提出了较高要求。从长远看,双方客群能否实现认同与融合,仍需依据后续实际运营情况判断。
邓敏分析认为,“火锅主题”对亲子及年轻休闲群体吸引力较大,其社交与团体属性也可能吸引部分商务团队,尤其适合非正式会议及团建场景。但她同时指出,该主题的确存在一定市场风险:除了可能流失注重安静、私密与效率的高端商旅散客外,还对客房送餐、物流配送、油烟处理、垃圾清理等运营环节提出极高要求。
她建议,应通过严格的物理区隔(如独立楼层、专用通道和通风设计)和分时段管理,平衡主题特色与商务调性——在主题房、潮玩餐吧等空间强调沉浸式趣味性,满足社交需求;在大堂、会议区等核心商务场景保持品牌固有的简约高效,实现“商务为主,乐趣为辅”的融合模式。
视觉中国
此外,为统筹体验与成本,邓敏还建议酒店运营方设立专用送餐动线、密封餐车以及预约集中配送机制,严格隔离气味,降低人效压力;可将部分运营成本纳入主题房溢价或设置最低消费,并推行高额押金制度以控制清洁损耗;也可考虑与海底捞共建专属服务团队或外包特定环节(如锅具回收、专项清洁),借助其供应链优势控制食材与物流成本,避免自建重资产团队。
向外释放了哪些行业信号?
近年来,在消费决策转变与外卖平台价格战的双重压力下,餐饮行业普遍迎来“瘦身”浪潮,不少品牌收缩门店、下调均价,行业利润呈现下滑趋势。
中国烹饪协会指出,2025年上半年餐饮业呈现“营收增速放缓、利润收窄、竞争加剧”的态势,整体面临较大挑战。
酒店行业同样承压。据行业数据分析机构STR(Smith Travel Research)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酒店每间可售房收入(RevPAR)同比下降5%,其中高端酒店降幅达6%至8%,反映出行业在供给过剩、成本上升、需求分化等多重压力下的集体困境,而新的生存法则尚未建立。
当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吃饭”和“住宿”的基础功能,当传统餐饮与酒店增长双双见顶,成都海底捞皇冠假日酒店模式的出现,或许正悄然传递出一些新的行业信号。
邓敏表示,若该项目成功,将产生“鲶鱼效应”,推动更多国际酒店集团与中国本土头部消费IP合作,突破同质化竞争格局,促进行业从“空间运营”转向“内容运营”,IP合作或将成为高端酒店差异化竞争的重要路径。
但她同时强调,这并不代表“沉浸式主题酒店”就是酒店业迈向“生活方式销售”的终极答案,而应被视为一种有价值的多元化探索。城市酒店的核心功能仍应聚焦于高效、可靠地满足商务与出行刚需。未来的主流模式可能是“基础功能模块+可选生活方式模块”——在保持品牌核心调性的前提下,通过IP合作与场景创新,为客人提供可灵活选择的深度体验,而非全面主题化。
李彬也认为,海底捞与IHG的合作模式为未来类似的跨界合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合作品牌的IP需具备足够吸引力,并推进双方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资源整合,而非简单拼接客房与餐厅。此外,国际酒店集团通过此次合作也传递出一个信号:为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它们正更加注重本土化战略,积极与本土IP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共赢。预计这类跨界案例未来将逐渐增多。
本文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