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前言 提起康辉,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准是《新闻联播》里那个字正腔圆、沉稳大气的主持人形象。 而他和妻子刘雅洁结婚二十五年,感情好得让人羡慕,但这对夫妻有个特别的选择,不要孩子,坚持丁克。
但即使是这样,如今54岁的康辉,也踏踏实实地在人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大道,活得有滋又有味.... 从“差点错过”到“央视金话筒” 康辉打小就不是那种满街疯跑的皮孩子,河北石家庄一个普通家庭长大的他,性格有点内向,更爱抱着本书,一坐就是大半天,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在学校,那也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成绩拔尖,学习自觉,家长会上总被点名表扬。 高中时,他进了学校的广播站,这算是播下了梦想的种子,那会课下他就爱练习播新闻,练着练着,心里就认定了要走播音主持这条路。
考大学,他心心念念的就是中国传媒大学,可谁成想,录取通知书寄到家,打开一看,傻眼了——是天津商学院!
这对满怀憧憬的康辉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好在康辉的父亲是个明白人,也心疼儿子,他立马跑去打听,这才知道,是档案和成绩压根儿没送到北广!
老爷子东奔西跑,费了好大一番周折,终于把这事给扳了回来,康辉这才如愿踏进了北广的大门。
进了大学,康辉那股子认真一点没松,他知道干这行,基本功太重要了。 于是他天不亮就爬起来,找个空旷地练声,从呼吸到吐字,一丝不苟,走路吃饭,嘴里都念念有词,琢磨着发音。
这份刻苦,为他日后进入央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了央视这个顶尖又严苛的地方,康辉更拼了,刚去那会,他每天都比别人早到俩小时,一头扎进稿子里,一个字一个字地抠,易错的词句重点标注,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为了让播报更有感染力,他不仅看稿子表面,还深挖新闻背后的背景故事,反复练习语气语调,碰上重大直播,那准备得更充分。
最让人佩服的是2020年那次直播,眼瞅着快开播了,18点52分才拿到最终定稿,离上播只剩8分钟!
厚厚一沓稿子,两万多字,不仅要快速看完,还得理清逻辑,把握播报节奏,这压力,一般人想想都腿软。 可康辉迅速镇定下来,为了避免翻页出错,他把所有稿纸展开,一张张用力折出明显的褶皱。
播报后半段,镜头里都能看到他嘴唇从红润变得发白,但声音依旧稳稳当当,字字清晰,一个磕巴没有。 整整22分38秒的超长口播,创了记录,也震撼了全国观众。
事后大家都在夸他业务能力超强,可康辉自己却在反思一个小插曲:直播时耳返意外松动了。 他经过短暂思考,果断抬手调整了一下,这份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保证了节目的完美呈现。
在央视三十多年,康辉就是靠着这份极致的严谨和专业,一步步赢得了“金话筒”的赞誉,成了新闻播音部的顶梁柱... 25年婚姻里的“甜蜜蜜” 而他事业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妻子刘雅洁,他们的缘分始于大学校园。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雅洁看到了康辉排练话剧,台上那个认真的学长吸引了她,而康辉也对这位漂亮的师妹一见倾心。
相处下来,两人感情越来越好。康辉的父亲来学校看儿子,刘雅洁热情招待,老人家也觉得这姑娘不错。 毕业后,康辉进了央视,为了不和男朋友分隔两地,刘雅洁也选择留在北京工作。
在同事朋友眼里,他俩是郎才女貌,特别般配,央视的老同事回忆,那时候经常能在小区里看到他俩手拉手散步,那份甜蜜劲,藏都藏不住。
有次康辉参加一个节目,节目组安排了个任务:给老婆打电话说“我爱你”,当《甜蜜蜜》的彩铃响起时,康辉脸上就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电话接通,那句“我爱你”说出口,周围嘉宾都跟着欢呼起哄,连朱迅都感慨,结婚这么多年了还能这么“腻歪”,真不容易。
康辉自己却说,这段通话能不能播,得征求妻子的意见,“她的意见很重要”,这份尊重和理解,贯穿了他们二十五年的婚姻生活....
不过,这对恩爱的夫妻,在结婚后做了一个让很多人不太理解的决定:不要孩子,选择丁克。 这在传统观念里,确实是个特别的选择,康辉的父母生前也盼着能抱上孙子孙女,老人家那份期待,康辉心里都明白。
但康辉和妻子刘雅洁,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坚持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对幸福的定义,和别人不太一样。
央视新闻工作的强度有多大?重大事件报道起来,昼夜颠倒、连续作战是常事。 刘雅洁也曾提到过,康辉曾为报道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一年到头出差的日子多得数不清。
这种工作节奏下,要养育孩子,确实面临巨大的现实挑战。 虽然没有子女,但康辉和妻子的生活并不冷清,他们养了猫咪,把猫咪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
康辉后来在参加活动时,也回应过关于“不生孩子”的疑问,他说得很实在: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模板。
他从这些宠物身上,得到了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在照顾它们的过程中,喂食、铲屎、陪伴,他也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那种责任感和付出后的满足感。
这种情感连接,对他们夫妻而言,是真实而温暖的。 如今54岁的康辉,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青涩的播音员。
作为央视新闻播音部的主任,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对新闻播报的那份热情和极致追求,一点没变。
国家级的大型活动,像国庆阅兵解说、冬奥会闭幕式,都能听到他沉稳有力的声音。 他还走出演播室,担任了节水大使,为公益事业奔走;代表中国担任巴黎奥运火炬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
工作之外,他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他写书,《平均分》《康辉咬文嚼字》这些著作,分享了他的经历和对语言文化的思考。
在书里,在演讲中,他传递着自己的生活哲学:“人生的离别本是常态,能相聚时珍惜每分每秒”,“个体生命可以通过多重角色拓展宽度”。 而回到家里,有相濡以沫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猫咪....
他和妻子经常回河北无极县老家看看,关心家乡的发展,还支持当地小学建设语言艺术教室,这或许也是他对家乡、对“传承”另一种形式的回馈。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孝顺和回馈社会,并非只有生儿育女这一种方式。 结语 康辉的故事,没有按着世俗的剧本走,他没有选择儿孙绕膝的传统幸福模式,而是和妻子一起,在事业与爱情的平衡中,在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交织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第三条路”。
这条路,有事业的巅峰,有爱情的甜蜜,有对专业的极致追求,也有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安排。 他养猫、写书、做公益,把日子过成了自己舒服的样子。
54岁的康辉,用他的选择和行动告诉奶茶视频APP: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幸福也没有固定模式。 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能力去追求,并且能坦然承担选择带来的所有。
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能勇敢地定义属于自己的幸福,活出独一无二的精彩。,这或许,就是康辉这条“大道”上,最动人的风景。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