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8b/9ed4a/d8fe0.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创新构建“三个精神”育人体系




奶茶视频APP,奶茶视频下载,奶茶视频app官网,奶茶视频app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创新构建“三个精神”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2025-09-10 15:48:39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羊城晚报讯 记者朱嘉乐报道: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

9月4日,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迎来近5000名2025级新生,校团委特别邀请了广东省劳模王原鹏和张扬娣现场展示茶艺,让新生一入学就接受“三个精神”的教育,感受劳模的风采,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暑期学生实践期间,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博雅教育学院“南粤童蒙”乡村实践队特邀珠海方正科技高密电子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技术中心总监,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金立奎,共同走进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南门小学,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劳模进校园活动,为同学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职业宣讲。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密切联系劳模工匠,积极发挥劳模工匠作用,以“三个精神”为核心,构建了“思想引领铸魂,劳动养成固本,技能提升强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工会高职院校,谱写育人新篇章。

创新探索“三个精神”育人体系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林海表示,工会院校要发挥主力军作用,教职工要发挥主人翁意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工匠作用,从思想引领、劳动养成、技能提升三个方面构建育人体系。

思想引领铸魂。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思政铸魂、实践贯通、文化浸润、队伍护航、数据赋能”的“大思政”工作体系,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厚植情怀、强化素养、技能立身、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针,构建以“三个精神”为核心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常态化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劳模大讲堂”等品牌活动。自2023年3月集中聘任109名国家级、省级劳模以来,已成功举办15场全国劳模报告会、47场劳模主题党课、105堂劳模班会课,让劳模工匠真正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近学生。

劳动养成固本。学校充分发挥劳模工匠资源优势,构建“环境浸润—课程承载—活动深化—评价驱动”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生态圈。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上,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专设劳动教育中心,出台6项配套制度。环境浸润层面,精心打造沉浸式劳动文化场域:建设劳模楼、国匠楼、主力军广场、晓耕园、英石长廊等特色空间,并拓展校外茶园等劳动实践基地。课程承载与活动深化方面,构建“必修+融合+选修”三课并进课程体系。学校常态化开展“我和劳模同劳动”、劳动技能竞赛、劳模风采展等十大品牌活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提升能力、知行合一。师资方面,建立由百余位劳模及能工巧匠组成的师资库,并通过专项培训与教研提升校内教师专业能力,形成校内外优势互补的优质教学队伍。通过劳动教育清单及多维评价设计,推动劳动实践与创新。

技能提升强技。学校创新“劳模工匠+五金”建设模式,形成“精神传承+技能提升”双融培养体系。金专业建设上,对接现代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通过专业动态调整,构建服务制造业当家,服务人们美好生活和服务民生福祉的“工商协同、文旅融合、老幼结合”三大专业集群,实现专业与产业精准匹配。金课程上:公共课融入“三个精神”元素,开设《工会百年》《“三个精神”与技能成才》等特色课程;专业课校企共研岗位课程,确保“金课”同步产业;实践课依托基地实施真实项目,三课联动,赋能成长。

金教材建设方面,劳模工匠、技术能手参与教材编写,构建“三级递进,三方协同”教材编写体系,开发校企双元合作活页式教材、工会(产业工人)培训教材,形成“基础理论筑基+劳模案例铸魂+实践技能赋能”的模块化教材。金师建设方面,引进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建立劳模工匠和专业教师相结合的“雁阵式”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名师(名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形成“头雁”带领,“新雁”创新、“雁群”协作的金师培育体系。金基地建设方面,联合劳模工匠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还原真实技术场景,打造“教学工厂”,建立“项目共研、人才共育”的双向机制,融入劳模工匠元素,打造具有工匠文化特色的实训环境。广东工匠学院育训并举,开展产业工人培训,构建“培训—认证—就业”全链条技能人才发展路径。

劳模工匠赋能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6月22日,学校举行2025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典礼特邀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中国广核集团乔素凯同志参加并给毕业生深情寄语。

乔素凯回顾了从技校学徒到核燃料操作专家的奋斗历程,以“12万步操作零失误”的纪录诠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分享带领团队攻克“燃料组件水下智能装配系统”等“卡脖子”技术的经历,彰显“技能报国”的使命担当。作为“核燃料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带领青年团队获60余项国家专利,推动核电国产化进程。乔素凯特别强调,新时代工匠人才需“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号召南华学子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指引,在各自领域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寄语南华学子:“最美的青春在奋斗中实现”,期待更多青年成长为高技能人才,用双手报效祖国、创造美好未来。

学校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作用,以“三个精神”为引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成效显著。

以劳模精神感召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劳模事迹融入思政课程与日常教育,激发学生投身产业报国的热情。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社会实践,优秀毕业生扎根基层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彰显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意识。

以劳动精神培养人,锻造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车间课堂”,让学生跟随劳模工匠在真实产业场景中锤炼技能,近三年,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大赛、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斩获金银铜牌、一等奖等荣誉。

以工匠精神铸造人,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推行“双师”教学与“大师工作室”模式,由劳模工匠手把手传授技艺,引导学生追求卓越。毕业生职业技能认证通过率持续提升,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涌现出助农增收千户、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的优秀学子,他们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技能名片”。

多措并举助力工人技能提升

响应“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要求,学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同时落实广东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方案的要求,多措并举推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养新质生产力亟需的高技能人才。学校通过劳模工匠本科班,培养全国及省级劳模249名。开设陶瓷、无人机、AI应用、劳动关系协调员等培训班,培训近4万人;举办木雕、旗袍、厨师,电工、电子信息,工业机器人系统维运员等技能大赛。

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进万企活动。在广东省教育厅“双百”工作中,学校组织全国劳模、学校德育导师唐琦等参与香山大思政活动,与200多名教育工作者交流;进入旭日陶瓷有限公司,提供工艺优化、产品创新及非遗融合指导,省劳模张扬弟带领学生参加全省茶艺展示;饶宝莲大师指导“梦幻西游巨幅”作品在网易总部展示,助力企业技术升级。学校获“三个精神”相关市厅级以上课题23项;入选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服务中小学2500人;广东工匠学院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匠学院建设案例,获评全国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2023年度经典案例。(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刘喜民 张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