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轮流转,冯巩南下商演口碑翻车,竟给郭德纲做了嫁衣

前言
作为曲艺界领军人物,冯巩计划在今年国庆假期亲自组织团队南下进行商业演出,在旁人眼中这是一次荣耀之旅。
本以为这次活动将引发广泛关注,然而在启程之前,冯巩却遭遇了舆论危机。
意外地为郭德纲赢得了声誉,仿佛为其铺路,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故事?
国庆商演
两年前,相声界泰斗姜昆结束了他的曲协主席任期,将推动行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重任托付给了冯巩。
他欣然接受这份重任,当时赢得了广泛赞誉,郭德纲也表示了祝贺。
转眼两年过去,冯巩确实为传统艺术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以这次国庆巡演为例,他亲自挂帅南下,足见其投入。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群体,他还召集了多位得意门生,演出团队充满青春活力。
既有资深艺术家压阵,又有新生力量加盟,本以为这次活动会受到热烈欢迎。
然而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冯巩的努力不仅未获认可,反而招致了不少批评,其良好声誉也受到冲击。
最遭诟病的是演出票价问题,起步价80元,最高达680元,相较于演唱会票价算是亲民,但在曲艺界看来略显昂贵。
以业内知名团体德云社为例,现场观看演出的票价通常在一二百元左右,最高也不过300元。
即便是离开德云社的曹云金,其演出票价也与德云社相近。
到了冯巩这里,票价几乎翻倍,即便考虑到南方地区较高的消费水平,这样的定价也显得过于大胆。
如果节目质量过硬,价格高些观众也能接受,但节目安排再次引发了争议。
尽管演员阵容年轻,但所选节目却一个比一个传统,几乎全是经典相声段子,缺乏新意,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过于陈旧。
这类节目在20年前或许还能吸引观众,但如今观众已被各种新颖的综艺节目培养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
高价观看年轻人演绎传统节目,怎么看都不划算,即便有冯巩坐镇,也难以激发观众兴趣。
门票开售后,预约人数寥寥无几,与德云社一票难求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场面颇为尴尬。
此外,主办方要求观众“不得录像”的规定也令人费解。
禁止观众拍摄视频传播,这种做法颇为罕见,仿佛是在进行某种秘密演出。
冯巩被质疑借机牟利,老艺术家的形象受损,过往积累的良好口碑也受到影响。
一直备受质疑的郭德纲,在此次事件中意外成为最大受益者,老郭为何能“逆袭”冯巩?
风水轮流转
体制内的代表与民间团体的领袖,冯巩与郭德纲的艺术道路截然不同。
今年6月,郭德纲携于谦带领德云社成员远赴坦桑尼亚进行商业演出。
这是德云社首次在非洲大陆登台,尽管语言障碍明显,但演出门票依然售罄,现场观众爆满。
众多在非洲工作的华人同胞从各地赶来,只为聆听这熟悉的乡音。
德云社此次海外巡演大获成功,新华网等官方媒体专门报道“中国相声走进非洲”。
在推广相声文化方面,郭德纲虽无官方头衔,但实际行动却十分扎实。
冯巩同样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艺术,连续多年举办的“非遗相声大会”也获得了广泛关注。
不过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冯巩极少在北方地区演出,主要集中在南方,六届非遗相声大会中有五届选址深圳。
按理说北京天津才是相声的发源地,相声应该在北方更受欢迎,为何选择在南方举办?
郭德纲曾表示,他计划将德云社剧场扩展至成都深圳,甚至澳门及新加坡等地,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越往南越容易开展业务。
北方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趋于饱和,而南方市场仍有发展空间。
冯巩或许也有类似考量,但总有人猜测,他们是因为难以与德云社抗衡,还有人认为他们的表演水平欠佳,在天津可能遭遇冷遇。
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冯巩未能带领曲艺协会走向国际。
当德云社在坦桑尼亚的相声演出引发热议后,就有网友呼吁冯巩效仿,组织国际巡演,但冯巩显然对此兴趣不大。
熟悉冯巩的人都知道,他现在热衷于制作短视频,网络上的段子越来越多,还与闫学晶等人合作拍摄,其账号已积累2700多万粉丝。
虽然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欢乐,但难免有人觉得他在“不务正业”,此次南下演出,更是为老郭铺平了道路。
曾一度不被主流接受的郭德纲,如今团队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在国内多个城市开展巡演,还率先开拓海外市场。
不仅如此,他还成功培养了一批德云社演员,从早年离开的曹云金,到张云雷、孟鹤堂、岳云鹏,再到郭麒麟等。
这些演员都带着鲜明的相声印记,在娱乐圈中崭露头角,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相声文化的独特魅力。
观众的眼光是雪亮的,谁的演出更受欢迎,谁的票更热销,市场自然会给出答案。
冯巩老师肩负重任,现年67岁的他依然任重道远,希望他能继续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