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fd/77550/1b17f.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不换卡不换号,联通推出“联通卫星”业务每月资费10元




奶茶视频APP,奶茶视频下载,奶茶视频app官网,奶茶视频app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不换卡不换号,联通推出“联通卫星”业务每月资费10元

  发布时间:2025-09-10 02:43:54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IT之家 9 月 7 日消息,在德国柏林举行的 IFA 20。

9月9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中国联通营业厅上线了“联通卫星”业务。按照页面显示,“联通卫星”业务资费10元/月,包含2分钟免费国内主被叫通话。不过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联通新上线的卫星业务,目前限制并不少。

就在一天前,9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

在获得相关经营许可后,中国联通营业厅上线了“联通卫星”业务。根据业务说明,在地面通信网络覆盖不稳定或无覆盖情况下,联通卫星业务可提供紧急通信服务。目前,只有在天津、山西、安徽、江西、湖北、贵州、广东、海南这几个省份的用户可订购联通卫星业务。用户需使用支持联通卫星功能的终端,才能使用联通卫星业务。

中国联通提到,联通卫星功能包允许退订,退订后立即失效,当月已收取费用不退还。如用户退订国际漫游业务,已开通的联通卫星功能包将无法继续使用。

需要注意,这并不是所有用户开通了就能直接使用,而是需要有支持联通卫星功能的终端,才能使用联通卫星业务。比如华为 Mate 60/70 系列、Pura 70 Pro+、Pura 70 Ultra、Pura 80 Pro+;Pura 80 Ultra;荣耀 Magic6 Pro、Magic6 至臻版、荣耀 Magic V3、荣耀 Magic7 Pro;Magic7 RSR 保时捷;OPPO Find X8 Pro 卫星通信版、Find N5 卫星通信版;vivo X100 Ultra ( 16+1T ) ;小米 15 Ultra、小米 14 Ultra;三星 Galaxy S25 Ultra 等。

另外,目前仅支持在中国内地使用,暂不支持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和境外使用。而且除了必须是中国联通移网用户外,如无语音功能卡用户、物联网用户、虛商用户等也不能使用该卫星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联通卫星”业务资费为10 元/月,包含2分钟免费国内主被叫通话。超出标准后,拨打和接听国内电话费用都为9元/分钟。此外,发送国内短信费用为5元/条,而接受国内短信为免费,不支持发送国际短信。

南都湾财社记者对比发现,中国电信目前的卫星业务最低档同样为10元/月,同样包含2分钟免费国内主被叫通话。而与联通(超出套餐标准后)一致,拨打和接听国内电话费用都为9元/分钟。此外,发送国内短信费用为5元/条,而接受国内短信为免费,不支持发送国际短信。不过,在发展两年的卫星业务后,中国电信已经将能开通卫星业务的省份扩展到全国,目前没有地区限制。

中国电信的卫星业务还支持拨打更多地区的电话,如拨打港澳台地区的电话费用和内地一致同样为9元/分钟,拨打国际长途为20元/分钟,而拨打国际卫星电话为50元/分钟。

而且在摸索两年后,中国电信已经推出各种各样的手机直连卫星业务,除了基础档外,其他档位套餐从25元到500元不等。

而除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外,业界也传闻工信部近期将向中国移动正式颁发卫星互联网牌照。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中国移动旗下“中国移动01星”“'星核’验证星”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其中“中国移动01星”搭载支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载基站,是全球首颗可验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上信号处理试验卫星;“'星核’验证星”搭载业界首个采用6G理念设计、具备在轨业务能力的星载核心网系统,是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中国移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待取得相关运营资质后,公司将及时面向社会开放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8月下旬,国内卫星通信相关现存企业达5.75万家,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从国标行业分布来看,超六成相关企业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注册量方面,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4年注册量达1.04万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1.07万家,其中前7月注册量达9603家,同比增长68.36%。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孔学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