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正能量暖流跨越山海直抵人心 热搜里的新疆青年
作者:zhangzil 来源:宣城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09评论数: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本报派出全媒体报道组奔赴新疆天山南北,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全景式、多角度展现新疆社会安定和谐、发展动能强劲、民族团结进步、文化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生动讲述以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的青春故事。
---------------
今年以来,新疆青年频频登上热搜,00后女辅警井底救人、新疆姑娘公路上高举“免费取餐”、新疆夫妇高速路上搭救沈阳游客、3名新疆学生在山东勇救落水母女……
在2025年新疆网络文明大会上,现场播放的视频《热搜里的新疆》深深感动着每一名与会嘉宾,它呈现出一个有温度的多维新疆。热搜里的新疆,有平凡英雄、大美风光,有坐落天山南北的大国工程,而热搜的背后,汇聚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发展脉动和涤荡人心的青春正能量。
热搜里的青春身影
4月16日上午,救援人员围在和田地区洛浦县杭桂镇兰干艾日克村的一口废弃井旁,集体犯了难。两岁女童玩耍时不慎掉入深40米的井中,井口直径仅40厘米,救援人员一次次尝试,都因井口太小失败。
“我瘦,让我来试试!”井底传来的孩子哭声令人揪心,在现场维持秩序的杭桂镇派出所辅警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脱下外套,将高马尾挽成发髻,向井口走去。24岁的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身材娇小,体重42公斤,是现场唯一可能进入井内的成年人。消防救援人员为她系好安全绳,不断叮嘱她下井后的注意事项。
井深40米,如同一幢13层的高楼。“当时什么都没想,一心救孩子!”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手扶绳索、蜷缩着身子慢慢下井,井壁上的土块不断掉落到她的头上,杂乱的树枝划伤了她的胳膊和后背,中间有两次因井壁狭窄卡住了身体,她更换姿势继续抓住绳索下井。抵达井底后,漆黑一片,她只能循着孩子的哭声不断用手摸索。
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发现孩子下半身陷在淤泥里,她用手一点点刨开淤泥,把孩子护在怀里,并按照消防员下井前演示的方法,为孩子绑好救援绳,向井口大喊:“孩子绑好了,快拉上去!”
“孩子怎么样?”当浑身是泥的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被拉出井口后,她虚弱地问道,得知孩子平安,才真正放心。
视频经网络传播,“00后女辅警40米深井救女童”话题登上热搜,阅读量突破3亿。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入选“中国好人榜”,破格从七级辅警晋升至五级辅警。网友留言:“瘦小的身躯,伟大的灵魂。”“用生命诠释警魂!”
7月,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白沙湖景区附近突发泥石流,导致314国道交通中断近30小时,车辆滞留,游客面临食物短缺困境。在清淤通路的同时,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党员干部和村民自发为被困游客送来了热腾腾的馕、奶茶和抓饭。
布伦口村村民加拉热木·喀什喀巴依举着一块“免费取餐”的牌子,为游客分发食物,她说:“我做的只是一件小事!”视频被游客传到网络,“新疆姑娘公路上高举免费取餐”登上热搜。
网友被这段暖心故事感动,评论区热评不断:“新疆人民的心,比白沙湖还要美!”“广阔的土地生不出狭窄的爱!”
大国工程背后的年轻面孔
入地10910米的深地塔科1井、总长22.13公里的天山胜利隧道、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疆电入渝”工程……在天山南北,一个个登上网络热搜的大国工程背后,都活跃着年轻的面孔。80后、90后、00后新疆青年不断接力,在重大攻坚项目中挑大梁,于深山沙海中实现人生价值。
1月5日21时,中国首口超万米科学探索井——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成功完钻,完成了科学探索和发现油气两大任务,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这口井是人类探索5.4亿年前地球深部的“望远镜”,在向万米地下不懈开拓求索的背后,是一支平均年龄35周岁的年轻石油人队伍。庞大复杂的自动化装备在这群以90后为主体的年轻人手中,运行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9.5%以上。
中国石油钻探120001钻井队员工参与了全球陆上首台12000米自动化钻机,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600多天奋斗在荒漠,内钳工张华说:“参与深地塔科1井施工,对于00后的我来说,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技术,更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了意志。”
8月10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以北130公里的戈壁深处,由中建三局承建的国家“十四五”规划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项目——天山北麓戈壁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正加紧收尾施工。这里有32名平均年龄28岁的建设者,带领近千名一线工人迎战风沙,为“疆电入渝”绿电外送通道挥洒汗水。
项目经理罗发海说,这里每周都有几次突发大风天气,作业人员需要通过牵引绳防止吊装作业失衡。据了解,依托“疆电入渝”通道,来自新疆的电仅需0.007秒,就可抵达2000多公里外的重庆。
怎么接住“泼天的流量”
热搜之后,怎么接住这“泼天的流量”?成为阿勒泰地区文体广旅局局长德丽达·那比和同事思考的问题。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德丽达·那比说,影视剧《我的阿勒泰》播出仅一周,阿勒泰搜索热度增长1倍,度假产品预订量增长近4倍,阿勒泰成为全国游客心心念念的“诗与远方”。
电视剧播出不到半个月,阿勒泰推出“跟着影视去旅行”多线路游玩攻略,还原张凤侠小卖部、巴太树、好得很拉条子等场景,推出“影视同款”旅拍、星空观测等体验项目,让游客成为“剧中人”。
德丽达·那比说:“奶茶视频APP打造剧集衍生形象小马'阿TAI',与'雪怪阿乐'结合,形成强文化IP;组织名家采风、举办音乐会、邀请网红博主宣传,线上线下一起嗨!”
谈到实际效果,德丽达·那比列举出一系列数据:与阿勒泰有关的300多个词条、879个网络话题登上热搜,总浏览量突破142亿人次。
2024年,阿勒泰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7.59%,游客总花费突破350亿元,同比增长29.04%。
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哈太村,经营牧家乐的加尔恒别克·胡马尔汉专门打造了一间“时间记录馆”,他用收藏的上千件老物件,还原父辈从游牧、马背教室到定居的生活,让游客深入了解牧民的生活变迁。
面对全国各地的游客,加尔恒别克·胡马尔汉总说:“奶茶视频APP赶上了最好的时代!”随着游客人数越来越多,哈太村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周边民宿现有20余家。
热搜里的新疆,这一桩桩一件件,让正能量的暖流跨越山海,直抵人心。70周年的新疆正青春,一代代年轻人在接续奋斗中共建更美好的天山南北。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