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9 来源:八音遏密网作者:最后一颗流星
新华社维也纳9月9日电 新闻分析丨主要产油国持续增产有何政策考量
新华社记者孟凡宇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日前发表声明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中的8个主要产油国决定10月日均增产13.7万桶原油。至此,主要产油国自今年4月起已连续6个月作出增产决定。主要产油国为何持续推动增产?国际油价或将出现哪些变化?
欧佩克的声明说,鉴于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相对平稳,原油库存处于低位,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决定调整产量。为维护市场稳定,8国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增产节奏,并将于10月5日开会讨论11月的产量水平。
尽管主要产油国宣布增产,国际油价8日仍小幅收高。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9美分,收于每桶62.26美元,涨幅为0.63%;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52美分,收于每桶66.02美元,涨幅为0.79%。分析人士认为,主要产油国增产幅度小于预期,并显著低于前几个月的增产量,成为推动8日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对于此次增产决定,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出于对市场份额、产能、油价等方面的考虑。
上述8国2023年11月宣布日均22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此后减产措施多次延期,直至延长至2025年3月底。但在此期间,美国、加拿大等国原油产量增加,导致欧佩克失去部分市场份额。今年3月,8国决定自4月1日起逐步增加原油产量。5月、6月和7月日均增产41.1万桶,8月日均增产54.8万桶,9月日均增产54.7万桶。
对于相关国家最新作出的10月日均增产13.7万桶的决定,睿咨得能源公司分析师乔治·莱昂认为,虽然增产量不大,但释放的信息很重要。“增产更主要的意义在于释放信号,即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正优先考虑市场份额,即便这种做法可能带来价格疲软的风险。”
尽管增产决定可能加剧投资者对供应过剩的担忧,但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上只有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有能力增加供应,其他多数成员已接近满负荷生产。
此外,在西方对俄罗斯和伊朗制裁的背景下,增产决定很难造成油价暴跌,这也让8国有理由继续增产。《金融时报》称,到目前为止,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今年已经实现在不大幅降低油价的情况下增加产量,而且当前国际油价水平仍高于4月份每桶58美元的低点。
不过,受美国关税政策抑制全球需求等因素影响,市场预期今后一段时间原油供应将远超需求,油价将进一步走低。高盛7日发布报告说,预计明年全球原油市场将出现日均约190万桶的过剩产量,高于此前预测的日均170万桶;预计布伦特油价今年第四季度将降至每桶64美元,明年平均价格将降至每桶56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