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a4/d83c3/d52a3.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繁荣与阵痛:2025年上半年中国车市分化加剧




奶茶视频APP,奶茶视频下载,奶茶视频app官网,奶茶视频app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游客发表

繁荣与阵痛:2025年上半年中国车市分化加剧

发帖时间:2025-09-09 01:48:4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焦文娟

2025年上半年中国车市的竞争大幕已然落下。在产销同比增长背后,车企的盈利状况却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家主要上市车企中,仅有不到45%实现利润增长,即便将核心利润来自新能源与高端品牌的吉利计算在内,也仅有半数企业勉强维持盈利状态。这一数据揭示了中国汽车行业在营收增长之下所面临的盈利挑战。

从行业整体利润来看,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汽车行业收入达到50917亿元,同比增长8%;然而利润为2444亿元,同比仅增长3.6%;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为4.8%,虽略好于2024年,但仍处于历史次低位。

华创证券的研报指出,尽管2025上半年自主上市车企销量同比均实现增长,且除长安汽车外环比也都有所增长,但板块净利润同环比下滑幅度较大,多数车企单车盈利下滑,反映出第二季度终端价格竞争依然激烈。

在这场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显著。记者统计的20家车企总净利润约474.5亿元,其中比亚迪一家就独占155.11亿元,相当于日赚8500万元,占这20家主要车企利润总额的33%。

此外,多数传统车企虽已跨过盈利红线,但仍面临“增收不增利”或“量利齐跌”的挑战。

民营车企之间的业绩分化正在加剧:比亚迪一路领跑,吉利依托新能源销量逆势增长,长城则明显掉队。

比亚迪凭借品牌高端化与规模化优势,持续巩固其利润支柱地位。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约为吉利与长城的净利润之和。

吉利汽车的上半年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其同期总销量超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新能源(含吉利、领克、极氪)累计销量达72.5万辆,同比增长126%,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51.5%,同比增长了18.5个百分点。尽管净利润 92.9 亿元同比减少 13.9%,但剔除外币汇兑损益等非核心项目后,核心归母净利润达 66.6 亿元,同比增长 102%。

不仅如此,高端化品牌也助力吉利利润冲高。极氪品牌的整车毛利率已经达到16.9%,同比增长了4.7个百分点,成为吉利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

相比之下,长城汽车则明显掉队。尽管其营收同比增长0.99%达到923亿元,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0.2%至63.37亿元。

在出海战略上,比亚迪和长城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收入达1354亿元,同比增长50.5%,占总营收的36.5%;长城海外市场销量19.77万辆。

而吉利的出海之路则略显坎坷,吉利同期在海外市场销量同比下滑了8%。“以前吉利做的比较简单,将国内产品做一做适应化就出口到不同的市场上去,吃了很多亏,因为不同区域对产品有不同配置的需求,有些就很冗余。”淦家阅在财报业绩会上透露,“未来奶茶视频APP会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策略,并且聚焦高价值出海以及产业体系化出海,强化本地化产品的适应性。”

而研发投入的力度与方向,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企未来的竞争身位。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研发达309亿元,同比增长53%,持续加码电池技术与整车平台;吉利汽车的研发投入为73.28亿元,同比增长约21%,正积极布局AI领域;长城汽车的研发费用则由去年同期的41.93亿元微增至42.39亿元,主要投入到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其研发投入的增速远低于比亚迪和吉利,这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与全球汽车巨头相比,中国车企的盈利差距依然明显。尽管比亚迪销量位居全球第五、上汽第七、吉利第八,但统计的20家车企上半年的净利润总和仍难敌丰田一家的净利润。

对于新势力车企而言,盈利已成为衡量其生存能力的关键标尺,行业分化态势日益明显。

零跑与小鹏持续向上突破,零跑预计全年实现盈利、小鹏则冲刺四季度盈利目标。

零跑汽车上半年表现亮眼,销量激增155.7%至22.17万辆,夺得新势力销冠,销量增长带动营收提升174.1%,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0.33亿元。

下半年,零跑将毛利率目标设定在14%-15%,零跑汽车副总裁李腾飞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零跑下半年毛利率仍有上涨空间,预计全年毛利率将维持在14%到15%左右,并将2025年的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万至65万辆。

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是小鹏的目标,其将盈利支柱瞄准了高端车型——很大程度上,全新P7肩负着小鹏再度冲刺高端化的使命;计划在四季度推出的超电MPV小鹏X9,则将主攻40万元级市场。

理想汽车虽保持盈利状态,但面临产品换挡与竞品夹击的双重压力,预计第三季度车辆交付量仅为9万-9.5万辆,同比减少41.1%-37.8%。

具体来看,问界通过学习理想的打法步步紧逼,加上华为的强大品牌号召力和技术赋能,成为了理想最直接的竞争对手;零跑汽车则作为“半价理想”从下方形成竞争压力。

理想亟需“靠纯电解困”。理想汽车CEO李想公开表示2025年是理想汽车正式进军纯电SUV市场的元年,公司设定了在高端纯电赛道实现“保五争三”的战略目标,价格更低的i6则承担了更高的销量期待。如果i6不能成为“现象级爆款”,理想的纯电战略将更加艰难。

蔚来汽车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3.49%至310.43万辆,虽销量回暖,但亏损仍在扩大,达到117.45亿元。为实现四季度盈利的目标,蔚来汽车CEO李斌推行了一系列效率革新,其中最核心的就是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每个研发项目立项时必须明确投资回报预期,结项时要做闭环评估”,李斌解释,这一机制彻底改变了过去只管做事而不管成本的研发模式。

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小米汽车。小米CEO雷军在6月3日的投资者大会上明确表示,车业务亏损正在收窄,三、四季度有望盈利。依托小米强大的生态链整合与成本控制能力,其盈利节奏甚至快于多数传统新势力。第二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收入达 206 亿元,交付新车 81302 辆,创历史新高。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有望于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

面对市场竞争压力,车企“国家队”的利润普遍下滑。东风、长安、上汽等企业的盈利表现均不尽如人意,其中东风净利润大幅下滑92%,广汽更是由盈转亏。

在此背景下,2025年成为中国汽车央企重组与转型的关键年份。

今年3月,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表示:“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他强调要集中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推动下,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汽车央企上半年开展了一系列战略性调整:长安升格“新央企”、一汽奔腾的混改持续进行、东风筹备岚图独立上市......三大汽车央企一改以往稳健风格,正以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姿态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

一汽奔腾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汽车央企资本运作的一个样本。9月6日,一汽奔腾宣布完成超85亿元增资,引入江苏悦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电信和地平线等战略投资者。

与此同时,东风集团计划通过股权分派推动岚图汽车赴港上市,以期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海外布局。

央企改革不仅体现在资本层面,人事布局也在加速调整。9月5日,深蓝汽车正式宣布荣耀前中国区CMO姜海荣出任公司CEO,预示着深蓝汽车正加速补齐品牌与营销短板。

面对增长压力,广汽与上汽选择押注华为,但路径截然不同。广汽走的是高端路线,于2025年3月投资15亿元成立华望汽车,瞄准30万元级豪华纯电市场;而上汽则推出预售价16.98万元起的尚界H5,成为鸿蒙智行首款下探20万元以下的产品,目前小订已突破8万辆。

无论是新势力的盈利突围,还是传统央企的转型求生,中国汽车工业的淘汰赛已然进入下半场。当下的利润普降,正是这场残酷洗牌的开始。现金流、规模化与科技自研能力,正取代销量数字,成为车企生存的新硬通货。在这个数据说话的时代,行业不再相信故事,只相信报表上的真实业绩。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