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面子工程留面子

据新华社报道,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在缺乏人才、产业基础的情况下,强行推动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40亩的瑶汉养寿城文旅项目,最终因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工烂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半拉子”工程,被通报批评。
这一典型案例,暴露出一些地方在推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顾实际、盲目决策的形式主义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历来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恭城县的这个所谓项目,看似打着发展文旅产业的旗号,实则缺乏充分论证和必要基础。既没有相应的人才支撑,也没有成熟的产业配套,仅仅为了追求表面的政绩和风光,就不惜投入大量资源盲目上马。这种脱离实际、违背规律的做法,注定难以持续,最终不仅没有换来所谓的面子,反而丢了面子、失了里子,造成国家资源浪费、群众利益受损,教训可谓深刻。
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他们习惯于做表面文章,认为大手笔、大项目才能凸显能力和成绩,于是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高大上”。有的甚至存在“功成必须在我”的急功近利心态,只顾眼前显绩,不管长远发展。恭城县的这一烂尾项目,正是这种错误政绩观引导下的产物,决策时轰轰烈烈,建设中问题重重,结局时冷冷清清,留下的是群众的失望和政府公信力的降低。
为基层减负,就必须坚决向形式主义开刀。中央专门建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并公开通报典型案例,释放了强烈信号,形式主义不再是“软约束”,而是有了“硬杠杠”。面子工程不仅不会带来面子,反而会成为问责的焦点。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从中汲取教训,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
面子工程不留面子,形式主义才会没有市场。随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那种盲目上项目、铺摊子的做法必将失去生存空间。各级干部应当以此为戒,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办实事、求实效上,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半拉子”工程的再次出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