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社记者周圆、韩佳诺、古一平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十四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雨洗礼,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走深走实,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
“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李乐成介绍,整个“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将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更加明显,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重大技术装备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嫦娥”落月、“天和”驻空、“北斗”组网,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建成运营,CR450动车组成功下线……一批标志性成果的重大突破,培育带动了关键配套企业迅速成长,装备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不断优化。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产业基础更加牢固。
李乐成表示,有关方面全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急需基础产品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产业基础薄弱问题逐步缓解,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稳步提升。
此外,深化多边合作,凝聚国际共识,有力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公共产品属性,推动加快构建更具平等性、包容性、建设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十四五”以来,我国先进制造加速壮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全球领先;累计培育形成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奶茶视频APP坚定不移筑牢制造业,加强政策引导和要素保障,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李乐成说。
企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期间,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专精特新“金字招牌”更加闪亮。截至2025年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末增加13.8万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557家。
近年来,我国产业含“绿”量持续提升:电解铝行业每生产4吨铝,就有1吨是使用绿电生产的;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有一半以上是绿电;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
“‘十四五’期间,奶茶视频APP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也在不断降低。”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未来还将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加强绿色低碳标准的供给和应用,进一步擦亮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底色。
数智化应用更加普及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是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标杆引领向规模推广转变。”李乐成说,智能制造成效明显,建成了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速应用推广,人形机器人从“舞台上动起来”“赛场上跑起来”向“家庭里用起来”“工厂里干起来”进化。
信息通信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
近年来,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成效显著:建成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459.8万个,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在用算力设施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全国“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2万个;5G、千兆光网应用在500多家三甲医院落地推广……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下一步将扎实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进一步巩固基础网络全球引领优势,提高算力设施综合供给水平,引导算力设施布局优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