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叔55岁未婚,住垃圾堆却要穿名牌,打开冰箱后才知啥叫生活

“别看这一屋子破烂,可都是我半生打拼都买不起的宝贝!”
这位来自上海宝山顾村的55岁单身男子“乐活”,没有固定职业,却过得悠然自得。
老母亲唠叨了十几年,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原本两室两厅的房子,被他当作单间使用,屋内杂乱得像垃圾场。
原本以为他只是个懒散的无业汉,直到打开冰箱门才发现,他并不缺钱,只是不注重整理。
这些看似无用的物品,实则是个宝藏库。
86平的房子住成单间,来客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乐活所住的小区外观干净整洁,但推门而入,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明明空间不小,却因堆满杂物而显得格外拥挤。
纸箱、玩偶、衣物随意堆放,连通往阳台的通道都被堵死了。
不管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屋内光线昏暗,白天也得开灯。
他不太喜欢接待客人,也没打算带朋友回家,只留了一条勉强通行的缝隙。
稍有不慎,就可能碰倒一堆物品。
唯一稍微整洁的房间是卧室,但同样堆满了各种杂物。
做饭只用一个电饭煲,洗好的衣服只能在室内晾晒。
由于晾衣区域照不到阳光,常年潮湿,墙面长出大片霉斑。
靠近一点,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霉味,更别说穿这些衣服了。
偶尔有人登门拜访,看到满屋子的“垃圾”,都担心空气中的霉菌影响健康。
乐活却笑着打趣:“我有免疫力。”
客厅的凌乱程度已经令人咋舌,但这还不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方。
真正让人震惊的,是他的卫生间。
墙面是原始水泥结构,连基本照明都没有,简陋至极。
黑暗中卫生间显得阴森恐怖,打开惨白的灯光后更是令人不适。
相比之下,客厅反而显得明亮了许多。
有人认为乐活患有“囤积症”,喜欢把各种物品堆在家里。
但实际上,这些物品都是为了他的工作需要。
它们不仅不是垃圾,其中不少还价值不菲,甚至具有升值潜力。
一顶帽子要七千多,冰箱里全是“贵货”
别看他衣服乱扔,其实很多都是名牌。
他对穿着有要求,无印良品以下的品牌基本不考虑,只买自己喜欢的。
为了搭配一件上衣,他花1200元买了一顶帽子,不喜欢就随手搁置。
看中一顶七千多元的帽子,他也毫不犹豫买下。
戴了一年,觉得腻了,又随手扔在一旁。
屋内那些不起眼的衣服,随便拿一件,都是他花几千上万买的。
挂在墙上的羽绒服,他说“有点贵”,然后随口报出一万五的价格。
原以为他挂着是因为珍惜,结果只是没时间洗。
这样的羽绒服,他还有好几件,少哪件都不心疼。
穿衣讲究,饮食也不将就,打开乐活的冰箱,一股金钱的气息扑面而来。
冰箱里的食物杂乱堆放,基本都是半成品或即食食品,所以他做饭只需一个电饭煲。
随手拿出两包展示,几片薄薄的火腿,价格就高达500元。
这台冰箱里的食物总价可能高达上万元,乐活自己都说像是在炫富。
那他为什么没有正式工作,还能维持高品质的生活?还得从他辞职后的经历说起。
终身不婚不育,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乐活学历不高,中专毕业,在那个年代已经足够。
他曾是国营企业的会计,工作稳定,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但干了两年后,他跳槽到一对教师夫妇开的店里,担任店长兼会计。
这份工作本也不错,但后来夫妻关系破裂,他被迫失业。
那时的他,还充满斗志,和如今的“躺平”状态完全不同。
他尝试自己开店,但因经营不善关门,无奈之下只能去做销售。
乐活能力不错,还曾进入宝山区销售前十,但因工作不愉快辞职。
之后进入广告公司,稳定了一段时间,但觉得职场压力太大,又辞职了。
可以说,乐活是个有能力的人,除了第一次创业失败外,干一行成一行。
但他天生向往自由,辞职后不愿再上班,正巧赶上电商兴起,便开了个网店,专门卖潮流玩具。
虽然每月要到香港或日本进货,但他乐此不疲。
对他来说,这就像每月一次旅行,自由自在,远比上班舒服。
直到2019年疫情爆发,他无法继续进货,便转行做自媒体。
通过直播,他有了收入,还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从此彻底“躺平”。
手里有了钱,他花钱也大方,热衷于购买玩具和名牌,家中物品越来越多。
一些玩具因稀有性,价格不断上涨,有的单个就能卖到7000多元。
他还具备一定投资眼光,不只是买玩具,偶尔也收藏些艺术品。
看似怪异、毫无价值的玩偶,可能是某位新锐艺术家的作品。
说不定哪天,他满屋子的藏品中,就会出现一件“真宝贝”。
乐活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足不出户也能赚钱,生活轻松自在。
想家人了,他随时可以回去看看,母亲需要什么,他也有能力满足。
他还自信地说:“我是三个兄弟中最慷慨的那个。”
但他母亲却不太高兴,因为老人不懂自媒体,觉得儿子成了“无业游民”。
再加上乐活今年55岁了,还没有结婚生子,母亲担心他晚年孤单。
她不是劝他找工作,就是催他结婚。
其实乐活年轻时条件不错,月薪接近一万,如果真想成家,早就实现了。
只是他对婚姻没有兴趣,连与人打交道都觉得麻烦,才一直单身。
乐活的生活看似“混乱”,但其实是他自己选择的舒适方式。
他靠自己的本事赚钱,按自己的心意生活,还能照顾家人,没偷没抢,很多人看来也挺踏实。
虽然母亲的担忧可以理解,但生活终究是自己的,只要不影响他人,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