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极端环境感知瓶颈——200米外的水中硬币纹理清晰可见
作者:30号出列 来源:平凉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09评论数:
9月7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举行“智能感知创新发展大会暨可视化激光雷达”新产品发布会,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水下之眼”,让水中距离200米外的一枚硬币,纹理清晰可见,且图像稳定。
“这款‘水下之眼’的专业名称为超视距可视化激光雷达水下相机LRC-20,解决了最难的水下光学成像难题,整体性能丝毫不逊色于国际上最先进的同类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是100%的‘中国水下之眼’,可实现国产替代。”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款相机可深入水下50米工作,在任意水体中可视化成像距离为普通水下相机的5-6倍。其探测距离最远达200米,即使是在浑浊的水体中也能实现高清、稳定成像。成像精度达5.86微米,大约为头发丝直径的十二分之一。同时,其帧频达25Hz,比人眨眼速度还要快上3倍;工作温度为-30℃-60℃,即便是在冰川或者沙漠,都能稳定成像。
本届智博会上,中科摇橹船另一款融入AI技术的最新研发产品“陆地之眼”——“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LRC-1000)”同样引人关注。这款“黑科技”产品重点面向地质灾害预警、桥梁大坝健康监测等,还可用于车载应用,安装在前大灯或前挡风玻璃处,有效抑制对向车辆眩光,即便在黑夜或暴雨环境下,也能够清晰呈现250米内的道路图像。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普通成像技术遇到强散射光环境,就像在暴风雪中打开手电筒,光线被完全散射。可视化激光雷达成像技术则通过“光切片”原理,利用皮秒级的超快“光门”,准确地“切割”出所需距离上的光信号,主动过滤非目标距离上产生的散射光和背景光。即使在传统光学手段失效的浓烟、沙尘、深水环境下,依然可以获得清晰、稳定的目标图像,且成像的点云密度比传统激光雷达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中科摇橹船自主研发的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通过纳秒脉冲照明与皮秒时间控制技术,打破技术封锁,实现国产替代关键技术突破。目前主要推出LRC-1000(陆地型)和LRC-20(水下型)两大核心型号。
通过创新的激光可视化成像技术,该系列产品在数十个关键领域具备重要应用价值,成为守护国计民生的“新质生产力”。从军事到民生,可视化激光雷达LRC系列以硬科技诠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这项创新成果,不仅填补了极端环境光学感知领域的技术空白,更在军事防卫、民生安全等重大领域构筑起“看得清、辨得准、守得住”的科技防线。
突破雨雾、暗光干扰,能够在1000米范围内清晰识别船只、人员动态,在3-10千米内识别坦克、步战车等目标;配合自研的“地灾大模型”,在峡谷、桥梁区域实时捕捉1000米以内的结构形变,提前预警山体位移,降低生命财产损失;LRC-1000型相机有效探测距离1000米,主要用于陆地场景(如桥梁、大坝监测)。相机可穿透雨雾、烟尘,超远距观测距离达10千米以上(传统系统极限仅2千米);LRC-20型相机在浑浊水域中成像距离为普通技术的5-6倍,是海洋探索的一把“利器”。可实现20-200米浑浊水域高清成像,单光子级灵敏度追踪珍稀鱼类,解决传统渔具惊扰生态问题。(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