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千年商脉焕发时代新光彩
作者:xiaobai89 来源:南宁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11评论数:
国际商报记者 王旭光
西湖烟雨与数字浪潮交织的杭州,从年社零总额突破9000亿元到单月消费破900亿元领跑浙江,从“六小龙”科技消费场景出圈到“宋韵”文旅商业爆火,这座“数字经济第一城”正以“四化”战略重构商业基因,加速迈向万亿消费强市。
万亿消费“杭州速度”再提速
2024年,杭州社零总额达9151亿元。今年,在国家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的赋能和推动下,杭州社零额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1—5月,社零额3745.1亿元,以7.4%的增速领跑全省,5月单月社零额928亿元更是浙江省历史上首个单月破900亿元的地市。
根据规划,到2027年,杭州社零额将冲刺1.05万亿元的规模。同时,鼓励零售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头部企业跨地区资源配置力、跨国全球竞争力。到2027年,限上批零业法人企业数量达到8500家以上,批零业对GDP贡献努力达到8%。
“杭州将聚焦零售商业设施改造提升,以丰富高质量、高性价比商品为关键,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作为核心,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为导向,强化政策支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构建现代零售体系。”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来看,杭州零售场景将展现出新风貌,积极培育零售业新场景、新模式,每年新引进各类首店200家以上;新增省级智慧商圈6个,省级高品质步行街6条,省级特色街区6条;新设离境退税商店100家,不断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与此同时,杭州的供零融合也将迈出新步伐。勾庄、新农都两大核心批发市场搭建起覆盖广泛的源头直采网络。联华、永辉、盒马等六大连锁超市巨头,通过联合采购、订单农业、自有品牌开发等方式,深度绑定优质供应商,优化商品结构。1800个社区便利店、生鲜店等末端网点,通过与上游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及电商平台的紧密协作,实现灵活补货与品类优化,共同织密“最后一公里”服务网络。
目前,按照“以点带面、梯度推进、整体提升”思路推进商圈、步行街建设,杭州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智慧商圈2个(湖滨商圈、武林商圈),国家级智慧商店4个(杭州大厦、解百、湖滨in77、武林银泰百货),国家级高品质步行街4条和国家级商业特色街6条。
品质消费引领产业升级
在湖滨商圈试点“元宇宙逛街”,消费者佩戴VR设备可穿越至南宋御街;武林路改造数字艺术街区,墙面光影随行人互动变化;新天地太阳剧场打造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夜间消费活力释放……
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杭州将结合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利用两年零售试点契机,突出抓好“四化”。
场景化提升方面,重点提升延安路—湖滨路、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两大国际商业中心,支持传统购物中心增加文化、体育、娱乐等多种跨界业态,打造国际地标商圈。依托“六小龙”出圈效应,打造涵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特色消费场景;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依托南宋御街、德寿宫打造“宋韵”超级文旅场景,发展主题特色商业。推广文创策展商业,在商业空间中引入文化策展与艺术活动,分类培育“艺术江南”“创意江南”“时尚江南”街区品牌。
品质化供给呈现“首店经济”与“国潮复兴”双轮驱动。杭州着力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在杭设立总部,建立潜力企业名录库,每年推动超1000家商贸企业升限纳统。制定首店目录和评价标准,引进全球/亚洲首店,支持国际品牌及本土潮牌在杭首发、首秀、首展。推动老字号复兴与“国潮”“浙货”“杭品”转型,鼓励开设国潮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
数字化赋能深入商业肌理。杭州鼓励实体零售网点应用智能技术设备打造智慧商店,支持5G、AR、VR、人工智能等在零售企业的应用,引领无人零售、智慧零售等新业态发展。依托“城市大脑”优化商业街区管理,配备高速网络、识别技术等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整体承载力和智慧化水平。加强商业综合体运营管理、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提升消费者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
多元化业态更是打破了传统零售的边界。鼓励百货店丰富消费体验,发展“一店多能”,拓展“吃喝玩乐购游”服务场景,大力发展高性价比消费,实现“一店一策”调改升级。推动零售与制造、文旅融合,鼓励结合杭州丝绸、西湖龙井、杭派女装等特色产业,探索“剧场+”“非遗+”等场景创新,培育跨界融合场景。优化外摆审批,扩大实施范围,融合夜景灯光等元素营造杭城烟火气,绘制“城市烟火地图”,推行“引摊入市”,夜间经济主题活动全年不断档。
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六个方面发力,“加大迭代升级、加亮夜间经济、加注数字特色、加力服务消费、加码入境消费和加强系统谋划,让商圈街区‘赚’起来、‘靓’起来、‘火’起来”。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