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8 来源:洪乔捎书网作者:通道闸车辆识别
马季这个名字,有不少人以为是艺名,有的观众起初连他姓啥都记不住。实际上,他叫马树槐,北京人,老祖籍在天津,后来那脍炙人口的“马季”,是侯宝林给改的。嫌原名太拗口,舞台上念出来还没讲段子呢,观众就云里雾里!师父眼光太毒了,有点不服都没辙。
马季这一辈子,五十年舞台风雨。一半是掌声,一半是争议。说真的,有些事外人很难明白,他的故事别人靠猜,有时候还真就错得离谱。比年那场“走穴事件”,坊间流言风暴横扫,什么南方演出净万,桑塔纳轻松买,裤带几百块一条。这么大的动静,税务部门都信了,直接派人调查。真相其实没那么复杂。那次湖南演出,是中央广播文工团带团下去,马季顶头,搞了个“艺术研讨会”。团里数了数,确实收万,但那只是团队账目。15万进了团账,2万买音响器材。马季个人,只拿到正常分成,但报纸写得跟他独自抱走了箱子似的,比当红歌星一场还赚。你说这事落在谁头上?就因为名气大,风口浪尖基本离不开他。这里面有没有故意起哄?说不清,但办完了、查完了,没人出来更正,也没人承担后果。乱风过去,故事却留在人心里,谁敢说没点疙瘩?
马季这些年烦过、闹过、怄过。他本质没变,舞台是命。就年,烟台那次拍电影,他突然高烧,医生三番五次让他别硬撑,可他死活不松口,还是熬到拍完。几十号人在现场,停一天要几千块。他怕拖进度,被传成了让钱左右身体的“铁骨”,不仅不被理解,反倒被责怪为了赚钱不顾死活。这种失真的传闻让他哭笑不得。你说辛苦是该有,还是不该有?细算下来,马季人生最难受的事,是人生与舞台交错,情感与责任冲突。他母年去世,上海一家报纸周年庆坚持请他演出。跟对方解释,母丧不能如约,本是人之常情,谁知道对方死活不松口,说不来演就法庭见,还要赔偿经济损失。马季那个年代的人,讲情分,也讲规矩。最终硬撑着带着丧母之痛上台。演完一场,对方说远道而来加演两场吧。第三场后还要再加一场,理由是没买到机票。他再也忍不住了,自己买票直奔机场。这情景,不只是委屈,更是撕心。舞台上欢笑如潮,台下心头是刀割。这种时刻不常有,但真遇到了,好像谁都不在乎你的痛。
马季这种自律与隐忍,多少又有点自找。他出名后,多少事都不能躲。1986年春节晚会那段“宇宙”牌香烟的相声,本意是揭露假冒伪劣,结果某地“小厂”来找茬,说被侮辱了牌子。这不是纯属乌龙嘛?马季早做过调查,名字也是杜撰,突然有人莫名对号入座。更搞笑的是,事情被传成了马季收广告费,可惜没到手于是闹分歧。甚至传到要动手出人命。这些传闻变得奇幻。马季像个笑话的主角,无论解释多少遍,总有人信谣。这种事被人在背后说,知道也没法去管。你是名人,麻烦自然多。别说怨谁,只能见多识广,随遇而安。比如湖北某地演出,专门请了“穴头”操办。有些穴头八九十年代多得很,马季起初并不清楚背景。到了武汉,一路坐车赶路,到头发现演出地其实是个县城,被“慕名”强留加演一场,住招待所还透风。
转天再赶,穴头给马季和王景愚小轿车,其他演员坐破车,结果半路坏了。马季提前到达,台下观众等急了,骂声一片,他只好临时上场,硬撑四十分钟单口相声。后面的演员迟迟不来,王景愚上场顶着演小品。最后只能一起和观众解释。观众听到情况才理解。这场演出是真难堪,不是因为表演,是被外力左右。他对这种乱象有自己的看法,说穴头能钻空子,也是演员给机会了。警惕和自律,没啥神妙,你也能被套路,要是心软就容易被错用。其实这些“麻烦”是圈子里的常态,多了也就淡了。
马季最后这些年并不安稳。到月,家里突然晕倒,家人慌了,医院赶来抢救。查实情况是心脏骤停,抢救没能挽回。医院介绍很明确,到院时已无心跳呼吸。现场朋友和同行都感到意外、遗憾。太突然了,嘿,有点难接受。他的家人,是最难承受的。葬礼很快办了,12日北京八宝山。不少同行赶来送行,包括姜昆等人,气氛压抑得很,你能感受到那种心情。其实这种场景,已是大众熟悉的圈子画面——名人辞世,总要有人站出来表达敬意,怀旧,或者说点牢靠的话。马季的遗体送走,故事剩下,变成记忆。
马季一生其实挺矛盾,外人看起来高光,自己心头也有怨气,对名利也并不完全无动于衷。你说这些经历,是他自己造成的吗?有时候他应对得很坦然,有时候也容易情绪波动。名人难做,流言蜚语跑得快,再努力躲都躲不过。但又不是每次都这么脆弱。他有时候挺“刚”,愣头青似的唱到底,什么穴头、什么躲不过的麻烦,他不是没反击过。有几回听他说,演员如果自己不“信”,就容易上当。这种话吧,你觉得是经验之谈?其实也是偶尔的自我安慰,信不信看当时的心情。
马季的相声,很多人说是时代的一个切面。“劳动得不到理解”,他自己也常说,很难说是真的委屈,还是习惯性发牢骚。他身上的细节,都是历史铺垫出来的,不管是烟台还是什么对方逼演,总是跟人情、权力、制度有关。外人看起来,有些事就是过不去,但过几年换一个场地又能笑得出来。这些事情你要真较真,未必每一个都能梳理清楚。到底是人造成乱象,还是体制不合理?有时候好像又没那么严重,演员嘛,到哪里都有故事。
但也怪,有的说他太刚,有的说他太软,这种反差让观众觉得特别真实。有时他自己都没法解释面对流言的情绪,明明说不在乎,却又被舆论牵着走。反正人们喜欢他,是因为他身上有那种执拗和随和交替的劲道,今天这样,明天可能完全变调。他最后的结局很多人感叹,说遗憾、说人生如戏。这些话用得太多,其实马季自己未必怎么在意。反倒那些鸡毛蒜皮的小段子小麻烦,成为了更鲜活的注解,历史并不只靠大事耸动。
故事写到这里,其实没啥完美的收尾。马季的人生,像极了他的相声,笑料和苦辣掺杂,掌声和疑问同时存在。谁也说不准下一秒会怎样,谁都可能是局中人,不分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