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薄命陈宝莲:17岁被生母逼着拍风月片,29岁生下孩子跳楼自杀

“我对亲情充满向往,对爱情满怀期待,然而这一生,这两者都与我无缘。”
陈宝莲的命运从母亲将她接回身边那一刻起,便陷入了一场无法苏醒的噩梦。
01 恶梦的起点
4岁时,陈宝莲经法院判决归母亲抚养,但很快又被母亲托付给外婆照顾。这段在外人看来令人同情的童年,却是她短暂生命中最安稳的时光。
而在女儿不在身边的岁月里,陈母因沉迷赌博欠下巨额债务,眼看被债主逼到绝境,她突然想起了被自己遗忘的女儿。当得知母亲要接自己前往香港时,陈宝莲满怀期待,却不知她的母亲早已“腐烂不堪”。
12岁回到母亲身边,15岁起便成了母亲的“取款机”。当同龄人还沉浸在青春小说的浪漫情节中时,陈宝莲已经出现在性感杂志的内页。然而,随着陈母的赌债不断攀升,她望向女儿的眼神也愈发贪婪。
17岁那年,陈母为女儿报名“亚洲小姐”选美。原本指望女儿一举夺冠进入娱乐圈替自己赚钱,却没想到那年的亚姐竞争异常激烈,别说冠军,连前三名都没能进入。可还未等陈宝莲松一口气,命运便将她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02 一脱成名
彼时的香港影视圈正值风月片盛行时期,“低成本高回报”的暴利项目成为许多导演的淘金手段。其中一位导演便盯上了落选亚姐的陈宝莲。当厚厚的现金摆在陈母面前时,人性的黑暗面暴露无遗。
她以未成年监护人的身份为陈宝莲签署了那份将彻底毁掉她人生的“拍摄合约”。当被母亲骗到拍摄现场时,陈宝莲如同遭遇晴天霹雳般呆立当场。她本想拒绝,但对方却以“十倍违约金”作为威胁迫使她妥协。而当她想回头寻找母亲的身影时,对方早已带着“卖女儿”的钱走进了赌场。
最终,陈宝莲含泪完成了拍摄,但等待她的却是戏服越来越单薄、拍摄任务越来越多。陷入金钱欲望的母亲竟然一口气为女儿签下了10部风月片。母亲的疯狂彻底将陈宝莲推上了“脱星”的不归路。那时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拍一部“正常”的电影。
可惜的是,命运的馈赠往往伴随着沉重的代价。
03 被称为“救赎”的陷阱
在陈宝莲对人生彻底绝望之际,黄任中出现了。这个“丑得离谱”却又“富可敌国”的男人盯上了陈宝莲。凭借丰富的追女经验,黄任中选择了最惯用的“砸钱”策略。然而,源源不断的奢侈品却打动不了陈宝莲的心,已经沦为风月女星的她并不想再堕落成他人的情人。
但涉世未深的她终究敌不过久经情场的黄任中。
“我可以帮你摆脱艳星身份。”
黄任中的一句话立刻让陈宝莲动摇了,直到对方真的动用关系为自己安排了正经的拍摄工作后,她彻底沦陷。没过多久,她便搬进了黄任中的豪宅。
往后的日子里,她沉浸在奢华的物质享受中,满足于黄任中给予的宠爱。但浪子终究难改本性,常年周旋于女人之间的黄任中怎么可能只为一朵花停留。
黄任中逐渐显露出花心本性,身边的女人越来越多,甚至对陈宝莲的主动示好也不再回应。从小缺乏关爱的她早已在黄任中的温柔乡中无法自拔,她无法接受黄任中的冷淡,于是开始用极端方式吸引对方注意。
她在酒吧闹事,她在发布会现场自残,她甚至拜佛想要出家,但黄任中始终无动于衷,直到她脱光衣服坐在黄任中家门口,对方才终于现身。
04 一步错,步步错
他递出一张300万的支票作为分手费,并建议陈宝莲用这笔钱去国外深造。然而,从15岁就被母亲当作赚钱工具的她根本不懂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她继续堕落——将这笔本可扭转人生的钱挥霍殆尽,最终彻底沉沦。
在国外肆意挥霍一番后,陈宝莲回到香港,随之而来的是愈发不稳定的精神状态。据悉,在身边狐朋狗友的怂恿下,她开始大量服用药物,直到因神志不清发生车祸,念及旧情的黄任中才罕见地现身医院探望。但这举动也让陈宝莲误解,逐渐疯狂的她竟然得出“只要自己受伤,爱人就会出现”的错误认知。
她开始毫无顾忌地伤害自己,甚至亲手点燃了自己的住所,香港媒体一度将她列为“四大癫王之首”,但黄任中再未理会过她。
直到她29岁传出怀孕的消息,关于孩子父亲的身份众说纷纭,而作为“最大嫌疑人”的黄任中第一时间撇清了关系。而在怀孕期间,陈宝莲短暂地恢复了“正常”状态,她没有再因行为失控登上新闻,反而还拍摄了一部正经电视剧。
可惜,她短暂的清醒只是一场“回光返照”。
05 悲剧的根源
在陈宝莲诞下孩子的第39天,她从24层高楼纵身跃下,29岁的她抛下了刚满月的孩子,毫不犹豫地离开了这个从未善待她的世界。那么,她的悲剧人生又该归咎于谁?
毋庸置疑,泯灭人性的陈母是罪恶的源头,如果不是她欠下赌债,如果不是她利用女儿还债,如果不是她逼女儿“脱下衣服”。陈宝莲的人生最差也不过归于平凡。
但仅是陈母一人造成的吗?
在陈宝莲的生命中,父亲始终缺席,正是父爱的缺失使她将情感寄托在一个比自己大33岁的男人身上。据说她在与黄任中的私下相处中,一直称呼对方为“daddy”。
这种扭曲的情感依赖使她在这段不健康的关系中迷失自我,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导致她从未学会如何正确地去爱他人、爱自己。
而陈宝莲的人生轨迹中,最令人惋惜的是她曾有一次改写命运的机会。那笔被挥霍一空的分手费,在命运看来无疑是“世界玩家的自我放弃”。明明已经被拉到了岸边,但她却仍抓着泥潭中的那根稻草不放手,即便岸边就在眼前,也视而不见。
因此,即便她一生都在被伤害,她也必须为自己的结局承担一部分责任。
写在最后:
“我对亲情充满渴望,对爱情满怀期待,但这一生,这两者都与我擦肩而过。”
陈宝莲生前留下的这句话,虽然令人心酸,却也概括了她的一生。
但如果她从一开始就不去渴望那些命运中不曾给予的东西?如果她能将希望寄托于自身?结局是否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