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天地丨凡人善举,一线职工的大爱让人泪目

今天
是第十个“中华慈善日”
慈善,并非遥不可及的壮举
更多时候是微光
每一份微小的善举
都是照亮困境的一盏灯
每一次无私的奉献
都在为世界织就温暖的网
融入日常的举手之劳——
或是援手助人
或是传递关怀
或是默默捐赠
都如春风化雨
润泽每一寸需要温暖的土地
此刻
致敬所有平凡而伟大的善行者
愿慈善之光
永续传承
为生命“续航”
近日,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顾桥矿职工王伟在安徽省立医院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希望。这一刻,他坚守了14年的“生命之约”终于圆满实现。2011年,王伟在一次无偿献血中,得知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可能挽救一个生命时,便主动报了名。未曾想,自己的一个善意举动,会在14年后,成为另一个人的生存希望。今年7月份,王伟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他没有丝毫迟疑,当即就答应下来。9月2日,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王伟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挽救一个生命,这一切都值得。”王伟微笑着说。(左琦 许翔)
安全帽下的“生命守护者”
郑晓东,吉林石化化肥厂合成氨车间主控操作员。脱下工装,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红剑救援队队员。2022年,郑晓东利用所有休息时间参加救援培训,考取急救、绳索救援等专业证书。2023年1月8日,他终于通过救援队考核,成为一名正式队员,队员编号JL350730。迄今为止,郑晓东累计参与救援近50次,找回过20多位走失老人,打捞过10余名溺水者。由于他表现积极突出,连续两年被红剑救援队评为优秀队员。在64人的红剑救援队里,郑晓东并不耀眼,安全帽下的他也是再普通不过的那张朴实面孔,很多人问他:“倒班这么累,为什么还要去当志愿者?”他笑着说:“不管是守护装置的平稳运行,还是守护陌生人的生命,都是在扛起一份责任,每当看到被救者重获新生,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谭欣洁)
崔宇的救援地图
“我爷爷是红军,我爸爸是军人,我外公也是当兵的……”中国兵器淮海集团六分厂的崔宇说着家史,也解释了为什么他总想做些什么,帮助他人。保证正常工作之余,崔宇加入了各式各样的公益组织:红十字会、启明星特殊儿童托养中心、BSR蓝天救援队……而他的公益之旅,从河南的暴雨救援走到了甘肃的地震救援,从山西大山中救援驴友,到马拉松保证公众安全……这样的崔宇,入围了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给他的青春留下了璀璨印记。(晋爽)
为孩子点亮心灯
自2021年起,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太原公司都会组织志愿者,前往临汾红丝带学校开展公益活动,通过多元的活动传递温暖。志愿者不仅为孩子们提供学习文具等物资支持,更注重情感陪伴与心理辅导。例如,为学校学生量身定制心理课程,如“我与身体”主题课堂,通过互动游戏和音乐疏导情绪,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心态。四年来的坚持不仅为红丝带学校学生带去实质帮助,也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正能量。(罗画馨)
爱心满满的“小电工”
“哎呀,王利强,你穿着工作服就来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了!”“咱这是工作和参加爱心公益活动,两不误!”9月3日上午11时许,刚走下献血车的王利强与工友们调侃着说。王利强是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牛儿庄采矿公司机运区电工部的一名青年电工,由于他工作中实干争先,生活上还积极参加爱心志愿活动,班组工友都称他为“爱心满满小电工”。9月3日,王利强听说公司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正在进行,就急忙来到停在厂区里的采血车前献血,这已是他第7次无偿献血了,他希望用自己的点滴行动温暖他人、奉献社会。(李秋卫)
平凡人的伟大
在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锻造车间里,葛勇或许只是生产线上最普通的操作工;但在献血站的采血椅上,他却是用热血守护生命的常客,25年的坚持,让他平凡的举动,拥有了不平凡的力量。1999年的某个清晨,他第一次走进献血站,25年里,他经历过夜班后的疲惫、家庭生活的忙碌,甚至旁人的不解,但从未中断过献血之旅。鲜血6000毫升,相当于将全身血液更换近两次,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在献血站护士的记忆中,葛师傅总是那个最准时的“老朋友”,填表、化验、抽血,流程熟悉得如同车间里的操作规范。他让奶茶视频APP看到:伟大并非遥不可及。一个车间工人的善举,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涟漪扩散至整个社会。(路天宇)
微弱的光也有力量
2019年,我因一条朋友圈蓝天救援队的招募通知开启了公益之路。作为中国石油长城钻探苏里格气田分公司一名采气工,“少说多做,默默奉献”是我的工作态度,也是我六年志愿服务的信念。令我尤为难忘的,是参与辽河口江豚救援的行动。当时接到渔民求助,奶茶视频APP迅速赶赴现场,发现一只江豚不幸搁浅。队员们默契配合,用网具缓缓将其引至岸边,再合力托抱至铺着湿棉被的橡皮艇上。转运过程中,奶茶视频APP持续为它淋水保湿,并联系专家远程指导施用抗炎药物。当这只江豚终于在晨光中摆尾游向深海,那一刻,浪花与朝阳仿佛都为生命的光辉而闪烁。无论是身穿红色工装守护能源安全,还是披上蓝色队服奔赴救援现场,我相信:每一份微光都有力量。(王宁)
同事间的暖心小站
作为河南豫光锌业一厂的统计员,红色教育的浸润让乐于助人的种子早已在我心中扎根。每年厂里大修期间,我都会深入基层搜集素材、拍摄图片,一线员工与外协人员顶高温战酷暑奋战检修的辛苦与坚守,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愈发坚定了为他们搭把手、尽份力的想法。于是,我向厂领导提出设立“检修志愿服务站”的建议,没想到当即得到了全力支持。自此,每年大修启动时,我所带领的检修服务队都会扎根现场,为一线员工和外协检修队伍提供绿豆水、纯净水、防暑降温及救急物品等各项志愿服务,遇到员工和外协队伍有临时需求,奶茶视频APP也第一时间上前协助。外协单位的负责人多次伸出大拇指说:“合作这么多单位,还得是豫光,够真诚!”“检修志愿服务站”看似平凡的后勤保障,不仅为奋战在检修一线的同志们送去了关怀,更用贴心服务为企业大修的安全、高效推进筑牢了“暖心防线”。(党春艳)
“石化红”暖童心
李国江是经纬公司胜利地质录井公司南方录井部的副主任师,他的驻地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城。在李国江的手机里,珍藏着十几张和贵州遵义的孩子们互动的照片,这些可爱的笑脸,记录着他们的一次石油文化之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石油梦想的种子。2024年春天,李国江在返回项目驻地的一辆公交车上,一身“石化红”吸引了邻座第五小学副校长胡垚的注意。经过深入攀谈,胡垚盛情邀请他到校给孩子们开展石油科普。为了给孩子们上好一堂石油科普课,李国江和党支部书记朱涛精心制作PPT课件,尽量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动画为主,并准备了灰岩和页岩岩心的标本。“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石油地质学家!”朱涛和李国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石油的种子。最后,他们与孩子们共同歌唱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进一步点燃了孩子们能源报国的梦想。(单旭泽 韩伟)
从“微光”到“暖阳”
在河南濮阳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建工中原项目管理部,员工刘燕的名字,总与“温暖”紧紧相连。工作中,她是兢兢业业的奉献者;生活里,她用十七年光阴,以公益为笔,写下了满纸动人的温情故事。2012年,深知“微光可聚成炬”的刘燕,与几位挚友一同创立“微益爱心协会”。“名字里带‘微’,是想告诉大家,再小的善意都能暖人心。”她常这样说。此后十余载,无论酷暑寒冬,刘燕的脚步从不停歇——她带队钻进偏远农村的土坯房,走进乡村学校的教室,不仅递上米面油、学习用品,更把心贴近孩子。十七年过去,协会已帮超百名贫困学生圆了求学梦,累计资助金达五十余万元。十七载春秋,刘燕的爱心从未褪色。她和“微益爱心协会”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既照亮了贫困学子的求学路,也为孤独老人添了份家常的温暖,让“爱”这件事,有了最动人的模样。(黄俭)
一线职工的16年志愿情
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石景山自来水公司职工贺杰,用16年志愿服务践行“劳动中的善行义举”,以行动温暖人心。周末空闲时,贺杰化身“环保卫士”,带领环保分队到公园、道路捡拾垃圾、码放共享单车,传播环保理念。在她的影响下,队伍从“大爷大妈”逐渐吸纳了众多年轻人,志愿服务得以传承。去年集团团委成立志愿服务队,她第一时间加入,国庆期间连续7天在南锣鼓巷路口做文明引导,帮游客找回遗失的电子手表;今年高考,她在开考前20分钟,毫不犹豫将自己的手表送给急需的考生,解了燃眉之急。截至目前,贺杰的“志愿北京”服务时长累计达1338小时,多次获评“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在奋斗与奉献的道路上,她秉承“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以行动传递温暖,用责任诠释担当,让奶茶视频APP看到奉献是弘扬爱心、促进社会团结的强大力量。(金爽)
“橙”心守护儿童
我是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南京输油分公司的员工齐敏,也是“管网橙·益起爱”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今年3月,志愿者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大通小学,开展了“关爱行动”管道保护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旨在通过宣传管道保护知识,筑牢管道安全“人民防线”,同时关爱儿童健康成长,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成长,更是一份责任和心愿的实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一直是志愿者牵挂的重点。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宣传,更是一次心与心的连接,奶茶视频APP与大通小学建立了长期沟通机制,也希望持续守护这些孩子的安全和成长。“管网橙·益起爱”志愿服务队自2024年10月成立以来,已先后在淮安、泰州、马鞍山、南京、宿迁、滁州等地开展了6场“关爱行动”,完成了12节管道保护课程,志愿服务近500名学生。(齐敏)
工人日报客户端班组天地第4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