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13/826b5/ff2b2.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西方寡头的“整体性进攻”,目标:锂矿




奶茶视频APP,奶茶视频下载,奶茶视频app官网,奶茶视频app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游客发表

西方寡头的“整体性进攻”,目标:锂矿

发帖时间:2025-09-10 03:42:03

英澳矿业巨头力拓今年闯入了智利的锂业务。它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合作的项目,位于智利马里昆加盐沼(Maricunga salt flat),只要2030年实现首次投产,力拓集团将向合资企业注资高达9亿美元。

据bnamericas网站介绍,Codelco将持有合资公司50.01% 的股份,并将“受益于”力拓强劲的财务状况和开发锂项目和技术的经验,尤其是在其收购了Arcadium Lithium在阿根廷的资产之后。

2024年1月,美国Livent公司与澳大利亚Allkem公司合并,组建了Arcadium Lithium(市值106亿美元)。这一举动实际上是更大动作的前奏。

2024年10月,力拓宣布以67亿美元全面收购Arcadium,并于2025年3月完成交割。自此,力拓不仅强势进入锂业务,还一举将其“力拓锂业”(Rio Tinto Lithium)打造为全球主要生产商之一,掌控了阿根廷(Hombre Muerto盐沼、Caucharí-Olaroz)、澳大利亚及北美的核心资产。

智利《公民报》分析称,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次“整体性进攻”的最后拼图。西方世界正试图在南美“锂三角”关键项目中夺取控制权。这一动作既是对中国利益的正面挑战,也是在智利“设定战场”。

除了西方企业直接下场,另一个新近的“进攻”案例,是智利矿业化工(SQM)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试图达成的,关于阿塔卡马(Atacama)盐沼的协议。

阿塔卡马盐沼 wiki

阿塔卡马盐沼 wiki

《公民报》指出,这表面上看似增强国家控制,本质上却是要边缘化或削弱中国在资源决策与所有权上的影响力,反而继续优待“过去数十年来智利政坛最大的腐败者”——皮诺切特的女婿胡里奥·庞塞·勒鲁(Julio Ponce Lerou)。

勒鲁曾在2018年,叫停中企对SQM高达41亿美元的收购计划。当时他是SQM的最大股东,持有30%股权。

而力拓也不是没有动过直接参与的心思,早在2017年,力拓就曾在罗斯柴尔德银行的协助下,尝试进入阿塔卡马盐沼,但最终失败。

SQM-Codelco合作成立的条件之一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SQM可能违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FCPA)的调查必须“基本结束”。

如今,SQM自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暂停了对此案的“积极调查工作”。然而,接受智利《三点钟报》(La Tercera)咨询的律师澄清说,调查“暂停”并不意味着“实质结束”。

《公民报》8日的最新报道认为,SQM未来受到制裁的风险仍然存在,国企Codelco应该放弃协议,否则不仅可能危及锂资源主权,还可能损害智利在诚信和合规方面的国际信誉。

《公民报》将这些举动视作一场有组织的攻势,旨在稳固西方在“锂天堂”的地位。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矿业—金融寡头集团长期背着民众运作,如今又因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劳拉·理查森(Laura Richardson)的“检阅”,而“再次集结西方势力发起新攻势”。

西方当年就曾掠夺安第斯山金银,并对硝酸盐建立全球垄断、为世界战争机器提供燃料。如今在“锂热”的外衣下,西方遵循着相同的逻辑。

《公民报》认为在锂矿问题上,出现的是“新旧合体的卡特尔”,并非像OPEC那样依赖正式协议,而是依赖地缘政治与企业利益的趋同。矿产生产的控制是供应链的第一环,而其分布揭示了激烈的博弈。

尽管中国企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也有不少合作,例如参股SQM,或在保持控股的情况下与美洲锂业合作投资阿根廷,但据《公民报》估计,西方阵营控制的全球锂矿生产,可能达到85%,力拓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过,中国依然在供应链的工业环节——如精炼与化学加工保持优势:全球超过60%的锂在中国进行精炼(主要工厂位于江西、四川和青海)。

通过掌控这一“中游”环节,中国能够对国际价格发挥一定影响力;但西方则试图通过补贴(美国、欧盟、加拿大)及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智利)来打破这种主导地位。

结果就是一场围绕补贴、外交与技术标准控制的混合式战争。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与中国的交易所,正在争夺价格制定的基准地位。

锂的地缘政治不仅是经济棋局,更是安全战略的核心。五角大楼已将锂列入“关键矿产”清单,欧盟也将其认定为“战略原料”。

中国则将锂纳入“战略性矿产资源”。

印度虽然缺乏大规模储量,但通过在克什米尔的勘探,以及与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合作,也加入了竞争。

俄罗斯试图依托雅库特和贝加尔湖资源,并获得俄原子能公司(Rosatom)的支持。

但要论最重要的博弈,可能还是在拉丁美洲。“锂三角”(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掌握着全球65%的资源。

阿根廷通过公私合营项目推进开发,重点在于快速出口。

玻利维亚坚持通过国企YLB掌控,但遭遇技术落后的问题。

智利目前是最大的生产国,正在讨论是继续沿用皮诺切特时代遗留下来的特许经营模式,还是推进建立国家锂业公司。

阿塔卡马盐沼项目,就面临巨大争议。当地社区控诉其造成社会与环境冲击,智利众议院调查委员会认定该协议对国家而言是一桩糟糕的交易。尽管如此,总统仍坚持支持该协议。

智利国内的政治争论背后,也显出了跨国公司与华盛顿的压力,后者意在确保其汽车和军事工业的稳定供应。

《公民报》感慨,历史正在不同的名义下重演。

19世纪时,智利的硝石为欧洲战争提供资金,使英国公司获利,而智利国家却只分得残羹冷炙。

更早些时候,现在智利波托西州和萨卡特卡斯州地区的金银,支撑了欧洲的殖民与金融霸权。

如今,锂扮演着类似的角色:驱动能源转型,但西方试图维持技术霸权。

不同的是,这一次,多亏有中国的参与,正催生多极化的权力格局。

当锂价在历史高点(2022–2023年)时,西方公司并未只是收割利润。

据分析人士称,它们通过协调计划性过剩供应,压低了价格。

此举有两个目的:削弱小型参与者及依赖特许收入的国家;同时惩戒那些试图成立国家锂业公司的政府(如智利)。

信息十分明确:任何挑战“卡特尔”的人都将面临收入崩溃。

智利财政受创,政府不得不收缩计划。

中国同样受到冲击,但因其掌握精炼与电池制造环节而得以抵御。

《公民报》指出,西方的“锂卡特尔”正展开游说,力争最迟在2025年9月说服中国反垄断机构批准SQM-Codelco协议。

他们在纸面上承诺提供所谓稳定的供应,但中国在该盐沼租赁中没有任何实际份额,也无法在这家关键企业中拥有决策权,直至2060年协议到期。

在西方的操弄下,最终锂矿可能形成一种东西方间的集团化格局。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