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编者按】
本文是上海外国语大学(SISU,即“西索”)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欧洲研究”特色研究团队与澎湃新闻国际新闻中心合作推出的专栏“西索欧洲评论”的第49篇。9月8日的信任投票后,不出意外,法国政府又将倒台。总理贝鲁或许能得到他想要的体面退场,把烂摊子丢给总统马克龙去收拾。
当地时间9月8日,法国国民议会将对总理贝鲁领导的政府进行信任投票。
此前,贝鲁在8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声称,将于9月8日在国民议会特别会议上就“控制财政”这一“核心问题”提出“政府责任”动议。这或许意味着法国将再一次经历政府更迭。
又是预算惹事端
在贝鲁于今年初动用法国宪法第49条第3款绕开国民议会投票强行通过2025年法国财政预算草案后,2026年的财政预算再次成为国民议会内部党争的焦点。尽管各党派对于当前法国居高不下的债务和赤字率态度一致,但如何削减财政开支,尤其是其中涉及公务员岗位裁撤、公共福利开支缩减、假期长度削减等领域,各党派为彰显自己的存在感,纷纷对贝鲁政府所提出的预计削减438亿欧元并将公共赤字降低到GDP 4.8%的方案表达反对意见,在提出自己的方案同时还表达了对于自己方案的坚持。
当地时间2025年8月27日,法国巴黎,法国总理贝鲁在总统府爱丽舍宫参加完每周内阁会议后离开。视觉中国 图
贝鲁7月15日公布的削减公共赤字和债务的方案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取消“没有任何宗教意义”的“复活节星期一”和作为二战停战纪念日的5月8日;除国防和债务利息支出外,冻结财政支出水平并将之保持在2025年的水平,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所有社会福利支出将保持在2025年的水平;“填补没有必要性的税收漏洞”,包括改革退休人员专用费10%的免税额度,同时为富人设置“团结捐款”让收入最高的人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削减中央向地方拨款53亿欧元,同时向最困难的省份提供3亿欧元的特殊支持;改革医疗支出,将与疾病无关的药物从报销名录中删除,并拟节省50亿欧元的医疗卫生开支;统一社会津贴,拟通过立法方式将当前各种不同的社会津贴名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社会津贴”,这一措施也是马克龙在竞选期间的承诺。
作为长期以来马克龙的反对者,极左政党“不屈法国”领导人梅朗雄对这次预算方案直接简单地表示“不要浪费时间,立即进行不信任案投票”,并称贝鲁的这一政策实质是政府推行“阶级政策”,其举动“不负责任”,并再次试图推动征收“富人税”的进程,称若征收“祖克曼税”(即由法国经济学家加布里埃尔·祖克曼所提出的,对法国1800个收入超1亿欧元的家庭按照其资产比例征收2%的“富人税”),则可轻而易举地填平贝鲁所提议的438亿欧元的“窟窿”。
而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在此前依然给贝鲁以谈判的空间,并称将视与贝鲁政府协商的情况而定,但由于贝鲁动用宪法第49条第1款提出信任投票,试图借此强行通过预算案,国民联盟与他之间的妥协空间也不复存在。
贝鲁为何给自己“挖坑”?
自贝鲁宣布将进行“信任投票”后,就遭受到了一系列反对声:国民联盟领导人玛琳娜·勒庞和现任党主席约尔丹·巴尔德拉均明确表示国民联盟将对贝鲁投下不信任票,并期待政府解散,该党副主席塞巴斯蒂安·切努也在采访中明确表达“当前国家最大的利益就是让这届政府倒台”。社会党第一书记奥利维耶·福尔也表示“难以想象社会党人会给贝鲁投信任票”。
从当前各党派的表态来看,包括国民联盟、社会党、“不屈法国”、法国共产党、绿党在内,极右翼政党和左翼联盟已经在解散政府这一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贝鲁发起的这次信任投票,预计将在总数577个议席的国民议会中得到355张不信任票。
贝鲁为何主动发起信任投票,为自己领导的政府“掘墓”?
究其原因,首先是对左翼联盟的误判:在2026年的预算法案中,所提出的为富人设置“团结捐款”本身就是对于左翼联盟长期以来倡导的“富人税”的妥协。但出乎意料的是,左翼联盟始终不满马克龙任命贝鲁为总理,且不愿意在“国家利益”的大旗下通过妥协的方式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而是坚定作为“反政府”势力存在,势必要通过再次推翻政府,迫使马克龙妥协甚至辞职。
当地时间2025年9月5日,法国巴黎,法国总统马克龙。视觉中国 图
其次是对国民联盟的误判:基于在2022年总统大选时贝鲁曾经支持勒庞的“香火之情”,勒庞的反应不应如此激烈。然而,从勒庞致信贝鲁的内容来看,对于贝鲁“缺乏与政治力量磋商”的行为成为激怒勒庞的主要原因。此外,勒庞两次在总统选举中输给马克龙,2024年的立法选举又因马克龙提议组建“人民阵线”而使国民联盟未能获得国民议会多数。今年3月,巴黎刑事法院以勒庞担任欧洲议会议员期间挪用公款,判决剥夺其被选举权(该判决无论是否上诉立即执行)。勒庞与国民联盟称判决是出于“政治动机”。凡此种种,都使国民联盟在“反马克龙”的道路上日趋激进。
第三或是贝鲁对“府院之争”感到失望:从总理人选来看,贝鲁并非马克龙的第一选择,而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并且财政政策本身又是马克龙所决定,政府团队中也都是“马克龙的人”。而在国民议会中,因为2024年立法选举导致的“三足鼎立”使得任何一个议案都难以推进,但同时又要面对马克龙在各项事务上的“指手画脚”,贝鲁自身的施政理念无法真正得以实施,反而要在包括预算案及各项改革事务中为马克龙“背锅”,贝鲁实质上已经成为“吉祥物”般的存在。但贝鲁如果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辞职,恐怕会被马克龙从道义的角度拒绝。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法国各大工会号召在9月10日以“封锁一切”(Bloquons tout)为口号举行全国性罢工,而梅朗雄又计划在9月23日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并再次启动弹劾总统程序(去年梅朗雄所领导的“不屈的法兰西”曾提出过这一动议,但被国民议会法律委员会投票否决)。在这种背景下,贝鲁选择主动发起信任投票,或许是他保留“自主权”和体面退场的一种方式。
相似的结局,同样的乱象
根据法国宪法第49条第1款规定,在经部长委员会审议后,总理可就政府计划或一般性政策在国民议会提出“政府责任”议案,相较于第49条第3款的对象限定于财政法案或社保融资法案而言,选择更为宽泛。但根据第49条第3款发起的“政府责任”议案只要“不信任票”不足50%即可过关,而第49条第1款则要求“信任票”超过50%,“通关”难度更大。贝鲁极有可能将面临与前总理巴尼耶同样的局面。
根据法国宪法第50条的规定,“当国民议会通过不信任动议或不赞成政府的计划或一般性政策声明时,总理必须向共和国总统提交政府的辞呈。”因此,在缺乏协商空间,且不论援引宪法哪个条款试图强行通过2026年预算都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贝鲁的结局似乎已经是确定的。
而贝鲁的离开也符合法国的民意,从舆观(YouGov)8月1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数据来看,对贝鲁的满意率仅为11%,而在8月25日贝鲁的新闻发布会后,法国媒体当天下午进行的民调也显示,超过3/4的法国人希望贝鲁离开。但这无疑对法国又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在立法选举14个月后,法国将不得不再次面临相似的窘境,即在解散政府和解散议会之间选择。而民意似乎更支持解散议会重新进行立法选举:法国公共舆论研究所(iFop)8月26日的民调显示,尽管62%的受访者表达了担忧情绪,但63%的受访者希望借此解散议会并重新组织立法选举。
不论何种选择,法国终究还是要成立一个新政府。而马克龙也将追平第五共和国历史上单一总统任命总理人数最多的纪录(此前的纪录是密特朗在14年任期内任命7个人担任总理,目前马克龙在其两个任期内已任命 6 人担任总理),并且将创造一项新的纪录:在总统任期内国民议会两次成功倒阁。
政府的不稳定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8月26日,欧洲股市开盘全线走低,法国CAC40指数开盘即下跌1.31%,跌幅一度扩大至2%以上,并且受政坛拖累,法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再度被画上了问号。此外,由于2026年财政预算再次受阻,2026年的财政支出或将继续保持在2025年的水平,其中也包括了社会福利支出,这或许是贝鲁能够在其财政预算中唯一实现的事情了。
当前政坛形势已经极大地动摇了马克龙的执政根基:民众从内心深处认为当前法国政治生态混乱、债台高筑的直接责任人是马克龙,这使得当前马克龙的支持率创下了第五共和国所有总统在同期的最低值(舆观的数据仅为15%,iFop民调显示68%受访者认为马克龙应该辞职)。
从可预见的结果来看,即使马克龙能够利用无人可强迫其辞职的制度继续担任总统,但若不解散议会重新进行立法选举,再任命一个总理依然难免重蹈覆辙;而重新进行立法选举,又面临国民议会中议席进一步丧失的可能性,这或将对其执政形成进一步掣肘。他也极有可能因此失去支持其“欧洲雄心”的后盾,并且法国当前面临的债务危机也或将在这样不稳定的政治生态中进一步恶化。
(薛晟,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智库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国与法语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