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23/625da/37f8d.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非遗薪传丨杨恩芳:让花馍之美为生活添彩




奶茶视频APP,奶茶视频下载,奶茶视频app官网,奶茶视频app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非遗薪传丨杨恩芳:让花馍之美为生活添彩

  发布时间:2025-09-10 05:38:4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2025.09.09本文字数:300,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作者。

天津日报记者 郭晓莹

作为“杨氏传统花馍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人,杨恩芳继承杨氏花馍技艺�余年,她不断大胆创新,研发出各种造型独特的漂亮花馍。在杨氏花馍原有工艺基础上,杨恩芳进一步改进花馍的制作工艺,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多年以来,“杨巧娘花馍”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花馍的形、色、艺、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花馍,是美食也是研究民俗的重要实物资料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传统花馍?

杨恩芳:花馍,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就是用面做原料,对面团进行各种造型。花馍又称为“面花”,是一种结合了食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的传统面食艺术品。花馍的制作工艺复杂,需经过和面、塑形、发酵、蒸制和着色等多个步骤。制作也有多种手法,包括:揉、切、捏、揪、挑、压、搓、按、拔,制作原料主要是小麦面粉和红枣,老少皆宜。

花馍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是研究民间历史、民俗、雕塑、美学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价值和影响体现在传承传统文化、展示民间艺术、丰富节日气氛。如今花馍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所以我们要将它传承下去,继续发扬光大。

记者:您是如何成为“杨氏传统花馍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的?

杨恩芳:杨氏花馍起源于葛沽,杨氏花馍的先人自清朝中期就在葛沽经营面食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面点制作特色,至清代道光年间,杨氏花馍第三代传人杨振发,觉得自己制作面点不能闭门造车,于是带艺拜师,拜入山西人开办的面点铺学艺,苦心学习,学艺成功,创立了杨氏花馍的品牌。

杨氏花馍吸收了各地面点制作优长,形成了独具天津特色的技艺和口味。杨振发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儿子杨富生。我的父亲杨富生不断创新花馍的颜色搭配和造型,融入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制作出来的花馍更加生动形象。我自幼随父母学习,深得杨氏花馍技艺的精髓,成为“杨氏传统花馍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人。

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您在“杨氏传统花馍制作技艺”上作了怎样的创新?

杨恩芳:在继承老一辈人的传统手法和技巧基础上,我还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现在人们特别注重健康饮食,为此我把原来传统技艺中使用食用色素进行表面着色,改为用各种颜色的果蔬汁和面着色。

如今花馍不仅用来食用,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增加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悦与快乐。遵循传统手工技艺,我们会制作出各种生动形象的花馍单品,如:福袋、苹果、鱼、富贵花、牡丹花、桃和各种小动物等。依据颜色形状,我们把各种单品组合在一起,最后形成的成品包括:花篮祝寿款,八层、九层、十层桃塔款,中式蛋糕款,祝寿大摆桌款等。依据本地民俗“一百桃二百枣”的说法,我们还开发出在孩子过“百岁”时用的百岁篮。

记者:您所研发的新产品,包含了哪些文化寓意?

杨恩芳:我用一年的时间开发新品来迎合人们对时尚的要求,先后推出了具有观赏性的苹果树、柿子树、葫芦树、仙桃树、牡丹花树、石榴树、火龙果树等产品。苹果树寓意平平安安,柿子树寓意事事如意,火龙果树寓意红红火火,牡丹花树寓意花开富贵,葫芦树寓意福禄双全。新研发的这些产品属于观赏性花馍,但与面塑不同,面塑只能观赏,而这些研发出的创新花馍,既可以观赏,又可以食用。

创新,要脑洞大开还要踏实研究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不断研发这么多寓意美好的花馍造型?

杨恩芳:我研发花馍的初衷,是我爱漂亮,我想把花馍做到最漂亮,既能吃又能看,而且还有很好的寓意。

有时我在小区门口看到牵牛花,都会摘下一朵回家研究花的造型,给花馍的研发带来新的灵感。社会在不停发展,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先进。我也想把花馍品质再提高一下,把单纯能吃的花馍变成又可以吃又可以观赏的花馍,这样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我不断研发各种漂亮的花馍。

记者:在研发这些创新产品的过程中,有哪些事让您记忆深刻?

杨恩芳:想研发花馍新品,首先要开阔思维,发挥想象力,要做人们没见过、市场上没有的独创产品,比如苹果树,以前的花馍苹果都是以单品形式出现,后来我就琢磨,苹果不都是长在苹果树上的吗?那为何不做一棵苹果树,让苹果挂满枝头呢?做一棵苹果树,首先要做苹果树的骨架,那苹果树的骨架、叶子都是什么样的?我就到实地去看、去拍照。但是我还不能把花馍做成和真树一样,要考虑到花馍苹果树成品出来后的美感,还要考虑制作工艺、后期的组装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我开始用铁丝做骨架,这也是最难的一步,首先要让一根硬邦邦的铁丝在手中变成一根听话的“面条儿”,再结合苹果树的形态进行调整,才能做出富有美感的骨架。下一步就是给骨架裹面,树干要做出和真苹果树一样的纹路,再粘上苹果树的叶子,醒发,蒸制。最后一步就是将蒸制好的骨架和花馍苹果组装在一起,成为一棵栩栩如生、硕果累累、寓意平平安安的苹果树。

记者:根据新时代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要求,您是如何进行创新的呢?

杨恩芳:杨氏花馍最早的颜色都是采用各种食用色素为花馍儿表面着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应对,杨氏花馍将被社会淘汰,那又该怎样应对?

经过研究实操,我作出一个大胆的创新,就是采用新鲜的果蔬榨成的泥或汁来和面,面中加入牛奶、鸡蛋来增强口感和筋度。这样,我就得到了各种颜色和各种味道的面团。比如,绿色的菠菜汁儿面团,黄色的南瓜汁儿面团等。这一大胆创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面粉里加入了牛奶、鸡蛋,吃着口感更好、更健康,二是解决了颜色问题,使表面着色变成整体都有颜色,还能在花馍中吃出果蔬汁的味道。

但是这种创新又带来新问题,用果蔬汁和的面,如果不护色,蒸制后就会变色。我就反复地做实验,最后创新了一种护色工艺,可以让果蔬汁面团蒸制后保留鲜艳的颜色。为了得到更多的颜色,我还对不同颜色的面团加以混合,从而产生更多颜色,这也是杨氏花馍独有的技艺。杨氏花馍非遗技艺不仅是我个人的财富,也是我们大家的财富,我要更好地将这一技艺发展传承下去。

记者:您觉得,在当下的生活中,花馍有哪些文化价值?

杨恩芳:作为中国传统面点的一种,花馍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具有丰富的吉庆文化内涵,融合了传统美食制作技艺和传统美学,成为展现中华魅力的重要载体。花馍同时具有传统食品和民间艺术的属性,不仅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受到各界重视和支持,还在现代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制作花馍,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一系列的中华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的社会价值。此外,花馍的价值还在于,它的传承和发展过程,是一种对历史文化发展的印证。

记者:这些年您为传承这项非遗做了哪些工作,未来有什么计划?

杨恩芳: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花馍这一美食技艺,我�年申请了专利,为了不让花馍美食技艺失传,我还开设了培训班,培养更多的花馍艺人,还和多部门合作来宣传花馍美食技艺。

2023年我随天津代表团赴北京参加“京津冀消费季启动仪式”,我现场制作了“盛世牡丹”“花开富贵”“金玉满堂”这三款创新花馍作品,向全国人民来展示这种美食技艺。2024年,我与秀霞里居委会合作,跟小朋友们互动,教他们制作花馍,让孩子们了解和喜爱花馍。今后,我还要继续推广和宣传这项技艺。

此外,花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我们制定了相应的保护计划,其中包括为花馍制品建立档案,将面粉、果蔬汁、牛奶、鸡蛋的比例做好记录,将每个花馍制品制作工艺、手法、颜色的搭配写入操作规程。我认为通过这些保护工作,加之不断创新和发展,花馍这项传统技艺将会更好地被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