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涨粉5万,“人大刚子”实名冲浪,为何引来一片叫好
昵称基础,身份就不基础。9月6日,名为@人大刚子的网友连发两条帖子,其平实、接地气的风格迅速吸引很多人大学子互动,收获一片叫好声。9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账号发文确认,“人大刚子”系该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的个人账号。
记者注意到,“人大刚子”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发帖4条,涨粉5万(截至9月8日16时),其评论区化身“许愿池”,累计收到6000多条评论。
有学生在线留言,反映博士生待遇问题:“奶茶视频APP年纪也不小了,被人说连自己都养不活,还是挺伤心的,希望学校能给多发一些钱。”仅仅过去4分钟,“人大刚子”就迅速给出回应:“告诉同学们,今天下午我组织有关部门专题进行研究,敬请期待!”
面对苏州校区扩建教学楼的建议,“人大刚子”答复称,新教学楼计划今年争取开工,建筑面积会很大。
还有学生提出通州校区食堂能否增加新鲜面点和水果,“人大刚子”回复:“刚问了餐饮中心,说地下一层有水果吧。他们还会不断改进,在用餐区放水果。”结果就在第二天,有同学在食堂一楼就看到了水果摊位。
公开资料显示,张东刚出生于1965年,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南开大学和教育部工作,历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司长,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人事司司长等职。2021年11月1日,张东刚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有媒体获悉,9月7日,张东刚还在人大校内工作群中表示,其“下场”目的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提升治理效率,共情共担共创”,并建议,“请每部处长亮明身份、立马下场、及时回复、快速解决(问题)!这样,与我打好配合!”
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跟进“人大刚子”评论区诉求
这种“即提即答、即知即办”的办事方式,被学生们幽默地称之为“社交平台治校”。
记者注意到,此前,张东刚在社交平台上活跃已有一段时间。数日前,他还在学生发布的自己的照片底下直接回复:“这张很丑”。此外,已有不少高校领导在社交平台开设账号,尝试为同学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诉求。
今年5月以来,在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的社交账号评论区,针对学生们反映的问题,邱志杰耐心地回复:“已经责成保卫处整改”“后勤处已经处理,会增加椅子数量”“我本人连续两周去体验感觉尚可。询问就餐同学表示可以接受,我这学期每周都会不定期去北苑食堂观察”……
掌声之后,此举催生出更多期待:这类良性互动,能否从一时的“新鲜事”转变为一道“常态化”的风景线?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时表示,学校党委书记使用“刚子”的昵称,以及“拜见各位最可爱的同学们”的开场白,打破了传统印象中高校领导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这种放下身段的姿态,让学生们感觉是在与一位值得信赖的师长或朋友对话,其直面问题、积极回应的担当,自然能够赢得广泛欢迎。
“学校领导定期接触学生应当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王忠武建议,将线上与线下沟通的方式结合起来,建立固定的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定期接待学生的咨询和反馈,从机制上保障互动持续、稳定地运行,使其真正成为高校治理中的常态化手段。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提出,高校可以构建“首问负责-部门协同-根源整改”的回应机制,将共情沟通纳入干部能力的考核体系。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