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畔的“绿色变奏”

  在山东滨州无棣县友发渔光互补4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现场,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沿滩涂铺展。清晨七点,养殖户李振华站在船头,弯下腰利落地拉起渔网,网中盐田虾蹦跳,不时溅起水花。“这批虾中午就要发往北京。上面发电,下面养虾,一地两用,效率高着哩。”他抹了把汗说道。

  滨州依渤海而兴,滩涂湿地广布。“这里海水盐度高,曾经是农业的‘禁区’,如今却成了盐田虾生长的天然养殖场——高盐环境不仅隔绝外界污染,还有效抑制病虫害。”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王淑生说,眼下是盐田虾丰收季,订单不断从国内各地涌来。

  在山东滨州无棣县,养殖户正在收获盐田虾。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向海图强,逐绿前行。作为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县,无棣坚持以产促绿、以绿兴产。目前,全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99.17万千瓦,超过总装机规模的一半。清洁能源,正悄然重塑这座滨海小城的产业基因。

  向东行进,记者抵达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的通汇“渔光一体”现代产业园。国网沾化区供电公司滨海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宋凯说,这里曾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荒滩,如今变身为“光伏+养殖”的“绿色综合体”。为保障项目发电和养殖效益,他们精准测量光伏板倾角和架设间距,并安排巡检人员定期检查光伏板、逆变器等设备,确保绿色电能稳定输出。

  沾化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马金铭介绍,该项目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1.8万吨。

  在沾化区滨海镇通汇“渔光一体”现代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受访者供图)

  在沾化滨海风电项目现场,一座座百米高的风力发电机巍然矗立。走进项目控制中心,监控大屏实时显示发电数据与运行曲线。滨州粤水电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建琨说,该项目自2019年投产以来,累计发电约18.7亿千瓦时,已成为山东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之一。

  山东省东营辰耀垦东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东临渤海,风光资源丰富,但盐碱荒地一度制约发展。今年5月,辰耀垦东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垦利区并网。山东鲁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于杰站在观测台上远眺:“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片盐碱地实现了发电、储电、土地修复的三重效益,废弃滩变成了‘绿电田’。”

  落日西斜,海面渐渐沉入暮色。渔船的马达声渐稀,风机在晚风中平稳旋转。渤海湾畔,风、光、渔、储多元协同、高效互补,正汇聚成一股蓬勃动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稳步向前。(记者高天)

阜阳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