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铁工业旗下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参建的狮子洋通道G5合同段首船钢梁从该公司南通生产基地顺利发运,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桥址架设阶段,为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
据了解,中铁山桥参建的狮子洋通道G5合同段共33座桥梁,主要结构形式为钢混组合梁和钢箱梁,标段总重量约8.22万吨。制造过程中,中铁山桥通过数智孪生平台对焊接过程进行深度集成,构建动态工艺数据库,实现BIM模型、钢梁五级清单项目节编码与一级焊缝编码的精准关联。用户只需在焊缝地图中点击目标焊缝模型,即可实时调取焊接状态、质量追溯等全生命周期数据,最终达成一级焊缝的精细化管控、三维可视化监控及全流程溯源管理。同时,配备了空气等离子数控切割机、龙门式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板单元数控矫正机床、ER-100全自动焊接机器人、TIGER-KWSK自动焊接小车、三维扫描等智能装备,严格控制焊道的排列和焊缝的成型系数,确保每一道焊缝都达到最高标准。
狮子洋通道G5合同段面临诸多挑战:桥梁数量多、战线长、点位分散;部分桥梁因位于交通流量区,受到运输及吊装限制,钢箱梁需要横向划分成多块制作;建模及图纸转换内容繁琐,现场架设又需对应多家土建单位,沟通协调保供难度大。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中铁山桥创新采用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建立模型库、开发参数化模型系统、构建平纵曲线模型,迅速完成建模及图纸转化。设计多种定制工装提高制造精度,针对钢箱梁划分部位采用连续匹配方式和相应工装进行精调定位。结合项目特殊要求,开展智能制造专题研究,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钢梁智能制造新模式,全面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制定了详细的衔接流程和责任矩阵,确保各个环节无缝对接。
据悉,狮子洋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超体量工程。该项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全长约35.1公里。建成后,对促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珠江口两岸城市之间的交通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特约记者 朱润胜 通讯员 董海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