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0d/69358/6101a.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陈辉:婆媳关系难搞,“老漂”家庭事尤其多
陈辉:婆媳关系难搞,“老漂”家庭事尤其多




奶茶视频APP,奶茶视频下载,奶茶视频app官网,奶茶视频app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025-09-10 01:49:27
来源:成年累月网

陈辉:婆媳关系难搞,“老漂”家庭事尤其多

字体:

编者按:“老漂”,指从外地来到子女所在城市,帮子女看孩子、做家务的老人,是子女在城市扎根的摆渡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陈辉近年来围绕老漂族现象开展调查研究,主持完成以老漂族为主题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本文节选自其著作《银发摆渡人》,讲述老漂家庭中难相处的婆媳关系。

【文/陈辉】

老漂家庭中的婆媳关系包含许多丰富的内容,展现出复杂的关系图景。

老漂家庭的婆媳关系与传统婆媳关系区别很大。传统婆媳关系既发生在家庭空间,也发生在村落社会。老漂家庭的婆媳关系,主要发生在狭小的家庭空间中。

传统婆媳关系涉及当家权的争夺。老漂家庭中的婆媳矛盾,有时候与当家权有关,但更多时候源于两代人生活方式和育儿观念的碰撞。

在村落中,婆媳矛盾的破裂往往会带来分家,从而缓和矛盾、建立边界。但是在都市老漂家庭中,两代人本来就没有完全合在一起,许多婆婆主要是临时帮忙者的角色。她可以选择走,但是轻易不会提出,即便提出,也很少真正实施。发展是家庭最大的政治,婆婆和儿媳妇考虑到这一点,也会保持克制。

所以老漂家庭的婆媳矛盾往往是隐性的,即便有斗争,也常常隐而不发、斗而不破。

资料图

小事也是大事

有的老漂说,婆媳矛盾无大事。听婆婆或儿媳妇讲起彼此的矛盾,也主要是琐碎小事。琐碎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基本特征。有时候,判断事情大小的标准,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要看事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因为关系的属性影响着人们对于事情的认知和应对。

老漂家庭中的婆媳矛盾,主要是由差异引起的。一系列琐碎的差异,在敏感中发酵,可能成为影响关系的大事。受城乡差异、代际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影响,婆媳之间在生活方式和孩子抚育方式方面秉持不同理念,引发饮食安排、家务安排、购物消费和生活节奏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琐碎矛盾或明或暗,在家庭生活空间中重复展现。

饮食之争

婆媳之间的饮食矛盾,有些是口味差异引起的,有些是生活水平差异引起的。跨地区特别是跨省通婚,更容易出现由饮食口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饮食水平差异引发的矛盾,更大比例发生在农村婆婆和城市儿媳妇之间。

跟儿媳妇的摩擦在饮食上面比较明显吧!她是本地人,她喜欢吃的东西我都不会做;我喜欢吃比较辣的东西,她吃不了。她可能还是比较习惯吃面吧,但是她自己不会做,我做出来也不是她爱吃的味道。但儿媳妇性格很好,我们之间不会因此吵架。(访谈案例编号X017)

案例中的婆婆是四川人,儿媳妇是陕西人,婆婆擅长炒菜且偏辣,儿媳妇偏好面食但自己又不会做。本案例中的口味差异并未引发明显的婆媳矛盾,但在有些家庭,口味差异却被借题发挥,小事成为大事,上升到家庭政治层面。也许儿媳妇会抱怨,婆婆只爱做自己儿子爱吃的,不尊重儿媳妇的口味,不在乎儿媳妇的感受。有些家庭的婆婆有这种敏感性,做饭时会多加注意,照顾儿媳妇的口味。

跨地区婚姻特别是跨省婚姻,给许多老漂族的饮食安排提出了挑战。这既涉及烹饪能力问题,也涉及意识问题,还涉及儿媳妇或女婿对待口味问题的态度。口味引发的婆媳矛盾,多数发生在老漂到来初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口味磨合和彼此调适,普遍会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稳定的模式。

之前在家种地,地里啥都有,也不用咋买菜。现在就是啥都要买,刚来的时候舍不得,不用我掏钱我也不舍得!儿媳妇就劝我多买点菜和肉,顿顿都要有肉。哪能这样吃?后来他俩就下班去买,说我光买便宜的不好。买回来我就得做,做少了不够吃,做多了吃不完,剩下的他俩又不吃,也不让我吃,都让倒了。你说可不可惜?我吃了几十年剩饭了有啥事?我一说,儿媳妇嫌我管得多,说不想和我争。不过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访谈案例编号W016)

相比于口味差异,饮食水平差异引起的婆媳矛盾具有更强的张力。案例中的农村婆婆在饮食安排方面有两个苦恼:

第一,舍不得买菜买肉。农民自己种菜,对蔬菜价格特别敏感,感觉超市的菜贵得离谱。有的农村老人乐于购买一些特价打折的蔬菜。生活相对节俭地区的农村老人,更倾向于将“顿顿都要有肉”理解为奢侈。陕西的卫女士也曾吐槽自家婆媳之间的吃肉话题。卫女士在新疆长大,家中吃肉都是一大盘,但是婆婆所理解的吃肉只是切几片,这种吃法很难让卫女士满足,心里感觉非常不爽。(访谈案例编号C065)

资料图:央视新闻客户端

第二,老人舍不得扔掉剩菜剩饭。一些年轻人认为吃剩菜剩饭不利于身体健康(有的认为剩菜剩饭中含有亚硝酸盐),但许多“50后”“60后”老人认为吃剩菜剩饭并不要紧,扔掉可惜甚至是浪费。老人做饭时,菜量和饭量很难精准把握,剩菜剩饭不可避免。个别家庭会形成一种局面:年轻人不在家吃饭时,老人吃剩菜剩饭;年轻人在家吃饭时,老人做新的。这样就避免了剩菜剩饭问题引发的矛盾。

婆媳之间围绕饮食方面的交流,大多集中在进餐时间。一些儿媳妇会利用这个机会对婆婆做的菜肴进行评价,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有的婆婆在这个时候,就像一个态度极好、追求上进的厨师,耐心听着客人的点评。有的虽然心里不高兴,但也要表现出倾听的姿态。

儿媳妇(儿子)发表评价,婆婆(妈妈)听取评价,反映了一种权力关系。评价的目的往往是隐性提出期待和要求。若反复提到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年轻人就会多少有些不满,甚至在吵架的时候拿饭菜说事。

【纠错】【责任编辑:Manson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