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行驶在宽阔的江面上,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渐次后退,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视线拉回近处,驾驶台前,一排五个电子屏,显示着外行们看不懂的各类数据和图像。一位老师边操纵船舵边跟五六个年轻的学员讲解技术要领。
这不是一条真正的船,而是一个实景模拟的培训室。这里是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绿色高端海员培训中心。
高质量的国际航运服务离不开高素质的海员。该中心依托中远海运船员公司、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打造,着眼绿色能源、智能化国际化发展以及现场体验感强、互动性强的要求,以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替代为设计理念,以“模拟、仿真、体感”为主要特色。
“国际贸%的运量都通过海运进行,因此船舶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吴文一表示,作为培训海员的基地,培训中心采用先进的数字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实物体感训练和仿真模拟培训相结合,大大提高参训者的体验感、参与度和知识留存率,通过不断迭代升级、优化提升,逐步形成适用于各类型船舶、各岗位船员的安全、可靠、科学、高效的船员培训项目体系。
走进另一间培训室,每个学员面前有两块屏幕,上面一块是二维,下面一块是三维,两块屏幕的内容联动呼应,船舱内的情况就能一览无余展现在学员面前。
“由于船上空间有限,动手操作机会比较少,先在这里培训得熟练了,到船上很快就能投入工作。”一位负责培训的老师说。
吴文一表示,学员们需要在培训中心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训,达到国际海事组织对于航海人员的要求并通过考试后,会组织学员们上真船,给他们安排导师进行实习。为期一年的实习通过后,学员才可以正式当班。
“我们除了基本的理论学习,还会定期进行模拟实训。在陆地上就能模拟未来船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未来工作的时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培训中心学员蔺相来告诉记者。(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蒋菡 秦亦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