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赵文君)市场监管总局9日对外发布《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实施办法》,这一办法将于10月10日起正式施行。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王秋苹介绍,这一办法的出台,是为守法企业“腾空间”、为健康市场“清障碍”,真正做到“该退的退得了、该保的保得住”,用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
王秋苹表示,新修订的公司法首次建立了强制注销制度,针对“吊销未销”老大难问题,开出了法治良方。办法把法律要求转化为可操作、可执行、能落地的实践指南,旨在加快市场新陈代谢,清理名存实亡的“僵尸企业”,优化市场生态,护航公平竞争。
在制度设计上,办法充分体现了“进退有序、宽严相济”的治理智慧。
一方面强调效率,依托“启动—公告—审查—决定—送达”的全流程闭环,做到程序严谨、规范透明;规定对异议实行形式审查,细化文书规范和材料要求;创新采用“云端公告”模式,对失联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送达文书,既保障程序正当,又减轻基层负担。
另一方面,办法充分考量各方权益保护,设置了异议、恢复登记等救济措施,允许债权人及相关方在公告期内提出异议,支持被注销企业3年内申请复查,必要时可依职权恢复登记,同时对恶意滥用救济程序的行为划出法律红线。
王秋苹说,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即使被强制注销,原股东及清算义务人的责任不受影响,“销户不销责”。
此外,办法还强化跨系统协同、打破信息孤岛,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与登记、审批、执法等平台深度互联,构建跨部门“信息互通、协作联动”工作格局,让强制注销更方便、更高效、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