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fc/0f61a/22f4a.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扎深“根系” 红色血脉“润”泽城市文脉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扎深“根系” 红色血脉“润”泽城市文脉
首页>时政频道>要闻>正文

扎深“根系” 红色血脉“润”泽城市文脉

来源:{getone name="zzc/xinwenwang"/}2025-09-10 03:58:43

央广网天津9月9日消息(记者褚夫晴)初秋的天津五大道,梧桐叶影斑驳。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砖红色小楼——孙氏旧居(润园)静静矗立。这里曾是爱国实业家孙震方的私宅;如今,作为天津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典范,润园以“历史会客厅”的姿态,向世人讲述着红色基因与城市发展的共生故事。

这座始建于1931年的宅邸,见证了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衰。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小院被作为政府接待宾馆使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后来为了纪念一代伟人,取毛泽东同志的字“润之”中的“润”字,将此处命名为“润园”。

润园建筑外景(央广网发 和平区供图)

推开润园雕花铁门,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外观尽显独特。抬眼望去,红瓦坡顶,水泥抹灰拉毛处理的外墙,立面设计简洁大方,园内还有游泳池、观景台等设施,古树、老藤、绿地相映,颇具异国情趣。2024年,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文保部门对润园进行了全面检修,经过修缮的润园,正式对外开放,让游客进入小楼参观体验。

“奶茶视频APP对润园本身的建筑,还有院落以及展陈等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引进了人民咖啡馆,旨在符合人民文化浪潮的同时,追求国潮创新。还引入了文创产品、红色研学等新业态,将润园打造成特色接待载体和文化展示窗口。”润园运行方张阳介绍说,开放一年来,润园累计接待游客超29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比达40%。

润园内部展览陈设(央广网记者 褚夫晴 摄)

润园开放后,园内多次举办红色主题展览,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复信复电等内容,展现了毛主席与天津的不解之缘。此外,润园开发的《前进,沿着光辉的足迹!》沉浸式红色情景剧,通过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游客们以独特全新的视角感受那段激昂的岁月。

从一栋小楼走进历史,徜徉其中,便可阅读百年故事。天津的一座座名人故居,经过历史的沉淀,仿佛岁月的钥匙,为游客开启了一扇扇了解历史建筑的时空之门。红砖墙映着复古窗棂,梁启超纪念馆“饮冰室”书斋原貌鲜活如初,多媒体在此诉说维新往事,国学沙龙赓续文脉传承;转角到曹禺故居,雅致院落藏着剧作家旧居,吸引戏剧爱好者驻足;黛瓦木门透着清幽,李叔同故居内,一代奇才道尽“悲欣交集”的人生况味……

《前进,沿着光辉的足迹!》剧照(央广网发 和平区供图)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血脉,连接古今,贯通未来。天津市红色资源品类繁多、数量丰富,2023年1月发布的《天津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确定了151处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场所类红色资源和92件(套)重要档案、文献和实物类红色资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近年来,天津市深入挖掘历史风貌建筑的文化底蕴,让一处处津门红色印记不断焕发新活力:“信仰之光”红色资源体验线路,将润园、吉鸿昌旧居、于方舟故居、平津战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串珠成链,2024年参观总人数达1687万;除了实地参观,广大市民还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打卡天津红”,在线上体验6条红色资源线路。

红墙黛瓦间,故事流转,游人驻足。浸润着历史的天津,串联起红色记忆与文化脉络,既展现城市过往荣光,更绘就古今交融、充满生机的新时代风貌,而以润园为代表的故居活化故事还在津沽大地上不断上演。

[责编:{getone name="zzc/mingzi"/}]
阅读剩余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