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2025年9月3日,我国如期召开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大阅兵,全国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在天安门广场,当国歌奏响,升旗手张威手臂一扬,一道完美的弧线划破长空,将鲜艳的五星红旗精准地抛向4米多高的空中,那一刻,让无数人热血沸腾。
张威
阅兵一结束,张威这个名字迅速火遍全网,他教科书般的动作,坚毅沉稳的眼神,让他成了无数人心中的“国民偶像”,网友们热情地扒出了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发现这个小伙子不仅能力顶尖,人品也是杠杠的,一时间赞誉铺天盖地。
然而有人被捧上神坛,就有人被拉下水,就在大家为张威喝彩的同时,另一位曾被誉为“最帅升旗手”的张自轩,却意外地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张自轩
=彼时的张自轩早已退役,但他并没有消失在公众视野里,他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偶尔开开直播,可就是这些举动,让他招来了铺天盖地的骂声,“消费军人身份”、“吃情怀饭”、“借着名气直播带货割韭菜”,各种难听的帽子一顶接一顶地扣了过来。
许多人想不通,一个在天安门广场上十二年如一日,升旗7781次零失误的英雄,怎么退役后就“变味”了?从万众敬仰的国旗卫士,到被指责“捞钱”的主播,面对这一切,他后悔过吗?
1993年,张自轩出生在河北邢台平乡县北流渠村,这个太行山东麓的小村庄,至今还流传着他小时候的故事,为了给生病的母亲凑药费,他独自背着竹篓走二十里山路卖山枣,黝黑的脸庞、粗糙的手掌,是这个农家少年最鲜明的印记。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小学四年级,因为身高出众,他被选为学校升旗手,当第一次将国旗升到杆顶时,这个11岁少年看着那抹红色在晨风中飘扬时,一种前所未有的庄严感和神圣感击中了他。
也正是从那一刻起,一颗从军报国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地生了根。
2010年12月,17岁的张自轩带着全村人的期望入伍,在国旗护卫队新兵营,他经历了炼狱般的训练。
每天绑着15斤重的"十字架"矫正军姿,头顶砖块练习纹丝不动,衣领别着大头针防止脖颈歪斜,三个月后,这个曾经的农家少年以全优成绩通过考核,成为天安门广场最年轻的擎旗手。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张自轩第一次出现在全国观众视野。
当他肩扛3.81米长的旗杆,迈着112步正步走向旗杆时,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个眼神坚毅的年轻人,此后的建军90周年阅兵、建国70周年庆典、建党百年大会,他的身影始终出现在最核心的位置。
2022年12月31日,张自轩完成最后一次升旗任务,走下城楼时,他特意多停留了五分钟,用军靴丈量着每一块熟悉的地砖,这个细节被镜头捕捉,当天“张自轩最后一次升旗”的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
按照政策,他被安置到家乡县委统战部,端上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但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生活让他陷入迷茫,每天对着电脑写材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种空虚感在2023年夏天达到顶点,因为家乡突发水灾,200万斤水蜜桃滞销,他看到果农们守着烂在地里的果子抹眼泪。
当县领导找到他时,这个不善言辞的退伍军人只说了句:
"我试试。"
第一次直播助农,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在桃园里笨拙地介绍产品,没想到一个小时内7000多单订单如雪花般飞来,看着果农们颤抖着数钱的手,张自轩突然意识到:
"原来我还能这样为人民服务。"
2024年初,张自轩做出惊人决定:辞去事业编,全职助农。
但没想到,这个选择彻底点燃舆论。
"放着铁饭碗不要,跑去当网红,脑子进水了吧?"
"穿着军装卖货,就是消费国家情怀!"
更有人扒出他抖音账号的打赏收入,质疑他"打着公益旗号捞钱"。
面对铺天盖地的骂声,张自轩选择用行动回应,在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他跟着农户在泥水里插秧三天,才敢开口推荐红米。
在海南三亚,他顶着40℃高温帮果农摘芒果,直播时汗湿的后背结出盐花,在湖北秭归,他跟着老果农学习辨别脐橙甜度,手指被果枝划出十几道血痕。
2024年11月,他在湖北恩施直播时遇到罕见暴雨,为了不耽误助农,他穿着雨衣站在齐腰深的泥水里坚持播完两小时,最终卖出1.5万单猕猴桃。
下播后,他累得瘫坐在地,手机里却不断弹出果农的感谢语音。
如今的张自轩,直播间里不再穿军装,但胸前永远别着国旗徽章,他独创的"三步助农法"在业内传开:
先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再下田劳动了解产品,最后才开播。
这种"沉浸式直播"让他的复购率高达68%,远超市面平均水平。
2025年3月,他带着团队走进四川大凉山,在海拔2800米的悬崖村,他发现当地花椒品质极佳却苦于销路,连续三天他带着摄影师爬天梯、走索道,用镜头记录下村民采摘的艰辛。
这场直播最终卖出3万斤花椒,帮助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
面对质疑,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直率:问心无愧,坚持初心。
当被问及是否后悔辞职时,张自轩指了指办公桌上的军功章:"这些荣誉不是用来供着的,是提醒我永远别忘了自己是谁。"
他的父母至今还住在村里老房子,父亲每天清晨仍会在院子里升旗,这个习惯,也是张自轩退伍后教给他的。
张自轩换了身份,换了场地,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他身上那股子军人的劲儿没有变,那些指责他“消费情怀”的人,或许从未真正去了解过他到底在做什么。
他没有动摇,也没有后悔,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祖国更广阔的土地上,继续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默默地付出着。
这,或许就是一名军人最好的归宿,也是对"最帅升旗手"四个字最好的注解。
信息来源:
新京报2024.05.03《7781次升降旗后,农民的儿子选择回归土地》
浙江公安2021.11.03《为把国旗升好,他每天挥臂1300次!》
张子轩抖音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