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天,中国足球深陷网络谣言的侵袭。从所谓的“苏超改名”“江苏文旅硬刚足协”到“苏州拒绝国足集训”,谣言一波接一波,甚至演变到了“裁判员唐顺齐心梗去世”,这也令中国足协在9月8日晚公开发布“强烈谴责针对裁判员唐顺齐的网络谣言”的声明。
中国足球的谣言为何会集中爆发,奶茶视频APP试图来梳理一下这场荒诞的流量狂欢背后的逻辑。
离了大谱的谣言
中国足协8日晚间的辟谣针对的是过去几个赛季多次执法中超的唐顺齐——近日,所谓中国足协注册裁判员唐顺齐 “因心梗去世”的假消息在网络上散布,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更对唐顺齐本人及家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唐顺齐刚刚执法了上一轮中超联赛青岛海牛主场和河南队的比赛(8月29日),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联赛进入间歇期后,唐顺齐本人正在参与全运会男足执法工作,所谓去世的说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
而就在此前几天,有网友发视频称国足向苏州借用太湖足球运动中心作为集训场地,并遭苏州文旅明确拒绝。9月8日,苏州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建军回应称该消息为谣传,“(国足)从来没有通知过奶茶视频APP要来集训。”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目前中国女足的确是把最近两期集训安排在了太湖足球运动中心。但中国男足目前刚刚进行主教练选聘阶段,连正式主教练都不存在,10月国际比赛日是否举行都要打上大大问号。在这样的情况下,又谈何找太湖足球运动中心借场地训练?
苏超也被谣言包围
而在上周末,江苏文旅官方账号“水韵江苏”发布新视频,再度集中辟谣“苏超改名”“江苏文旅硬刚足协”“苏超是文旅项目,足协管不了”等一批涉“苏超”的网络谣言。
上述谣言的源头,则是中国足协8月25日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国足球协会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简单解读这份通知中的内容,“把群众性足球赛事活动纳入社会足球赛事”的概念,其实在2024年3月22日印发的《中国足球协会社会足球赛事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中就已经有了相关表述。彼时别说苏超了,连苏超前身重点城市对抗赛都没诞生。
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次关于印发《中国足球协会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其实主要还是突出赛风赛纪。”
关注中超的球迷其实知道,这一年多赛风赛纪是有关方面一直强调的,“简单来说谁举办谁负责,地方赛事主办者才是赛风赛纪第一责任人,防止了一些社会赛事出现假赌黑、打架斗殴等赛风赛纪负面行为又没人监管和负责的问题。”
水平菜与关注度高的反差
事实上,最近几年时间关于中国足球的谣言时不时就会出现,这和中国足球始终处在高关注度有很大关系,国足18强赛期间总共5个主场比赛,每场比赛上座率都达到体育场相对最高标准。
根据中国足协公布的主场选择公告,每一个主场都至少有五六个城市一起竞争;而根据大连、青岛、厦门、杭州和重庆五个赛事举办城市当地文旅公布的数据,国足比赛对于推动当地文旅和经济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和高关注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足球长期水平低下,2002年世界杯曾经被看作是中国足球的起点,但没想到这成为中国足球的顶峰;而在最近20年时间内,“假赌黑”又成为中国足球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
这或许在某种程度导致球迷心中“怒其不争”情绪的产生,进入社交媒体时代,这种情绪一旦得到放大,就容易成为编造谣言的底层逻辑。
中国足球高关注度的现状,也让网络平台乐得看到这种“泼天流量”的传播,哪怕明知这是谣言。澎湃新闻记者曾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举报过相关谣言,但举报过程中竟然需要首先上传链接证明这是谣言,这样的流程简直荒唐。
莫让中国足球成为舆论场的痰盂罐
这几年的舆论场,很多圈内人士都戏言中国足球犹如“痰盂罐”——谁都可以往里吐口痰。毫不夸张地说,嘲讽中国足球的言论以及各种谣言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密码”,这样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中国足球和广大热爱以及愿意参与中国足球的球迷。
“这样的现象,整个行业都很无奈。”一位接近中国足协的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足协层面很难改变这样的情况,据我所知足协也曾向上反映过,但最终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反馈还不得而知。”
事实上,网络谣言这些年一直是工信部和公安部严厉打击的。就拿体育领域来说,奥运会期间就有几名网民因为造谣而遭到行政和刑事处罚。在足球领域,目前尚没有个人因为造谣而承担相关行政和刑事的责任。这种几乎造谣零成本的现状,也是造谣中国足球屡禁不止的很重要的因素。
这样的局面,需要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