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用爱心浇灌希望,用责任托举未来。从三尺讲台到教育强国的广阔舞台,师者的微光从未缺席,无数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以“信念之炬”锚定育人方向,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他们主动将个人职业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未来,以“小我”之力托举“大我”之境,以教育为纽带,在教书育人中展现报国情怀,在立德树人中践行使命担当。
以“德行之尺”涵养育人底色,做社会风尚的垂范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道德品行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滋养学生品格的源头。教师的德行春风化雨般,于无声处滋养学生心灵。教师以“德行之尺”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律中守底线、在仁爱中传温度、在坚守中显定力,才能真正涵养育人底色,不仅培育出品格高尚的学生,更能以自身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成为当之无愧的“社会风尚垂范者”。
以“智慧之钥”创新育人方式,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在科技革新与教育转型深度融合的当下,“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育人需求。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线实践者”,必须以“智慧之钥”解锁育人新路径,将创新思维融入教学全流程,在探索中打破固有模式,真正成为连接传统教育与未来发展的桥梁。
以“笃行之力”夯实育人根基,做教育事业的深耕者。“道虽迩,不行不至。”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日复一日地“笃行”,教师需以“行”为基,将“勤学、实干、求是”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在脚踏实地中提升育人能力,在持续践行中筑牢教育根基,真正成为教育事业的“深耕者”。教师当以“勤学不辍”为笃行之基,筑牢专业功底,将学习视为终身课题,跳出“经验舒适区”;以“实干担当”为笃行之要,深耕教学实践,扎根课堂、贴近学生,让育人落到实处;以“求是求真”为笃行之则,坚守教育初心。教师需以“求是”态度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遇教学疑问多方考证,不主观臆断,耐心解答学生问题,帮其理清思路,评价学生摒弃“唯分数论”,用发展眼光看待成长,让“求真”成为教育的底色。(柳佩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