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记者 张鹤
“作为部属师范大学的教师,奶茶视频APP既要潜心教书育人,站好‘三尺讲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担起‘两代师表’共育重任;又要潜心科研,甘坐‘冷板凳’,瞄准四个‘面向’,把学术追求自觉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这席话,是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益春的初心与信念,也是他数十载扎根科教领域的行动坐标。
潜心科研:光电领域的“破壁者”
“让中国在光电材料领域从‘跟跑’变‘领跑’”——这沉甸甸的目标,是刘益春埋首实验室数十载的执念,更是他向“卡脖子”难题发起冲锋的号角。
作为国内最早接触氧化锌紫外发光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带领团队在类脑忆阻器、高密度光存储、特种光电材料的“无人区”里步步攻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成功研制出非晶氧化物“扩散型”忆阻器,首次在单元器件上完整模拟出人类高级认知规律“BCM”理论,成为发展“自适应性”类脑智能器件的重要基础;
率先攻克室温光谱烧孔技术,亲手打造出高密度全息光存储器,为光存储技术的升级按下“加速键”;
他带领团队独辟蹊径,提出了全新掺杂工艺路径,成功破解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氧化锌中氮掺杂剂固溶度低、难形成替位掺杂”的科学难题,研究成果在关键领域得到应用,满足了我国特种光电材料领域的重大需求。
凭借这些突破性成果,刘益春以第一完成人身份两度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次将省部级科技一等奖收入囊中。他牵头建起的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为先进光电子材料创新的“梦工厂”;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更是拿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两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这些平台,如同为我国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发展装上的“引擎”,持续迸发强劲动力。
敢为人先:教师教育的“探路人”
师范大学育的是“师之师”,往大了说,是给创新型国家筑基、给创新型人才培土。刘益春深知这份责任的重量,因此,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中,他率先提出“创造的教育”理念——要培养出有创造意识、会创造方法、能持续创造的卓越教师与未来教育家。
为了让这一理念从“想法”变成“现实”,刘益春推出了一系列“硬核”举措:开设“新生研讨课”,把校内学科领军教授请上大一课堂,量身打造44门名师名课。刚踏入校园的新生,就能跟着顶尖学者触摸学科前沿,种下创新的种子。
打造676个“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覆盖全校所有二级教学单位。课堂不再是“知识灌输”,而是从“讲知识点”到“提真问题”,再到“教方法论”,最终实现“育创新人”的跨越。这样的课堂变革,让创新思维成了师生的“日常习惯”。
更具突破性的是,他创造性地提出“U-G-S(大学-政府-学校)教师教育新模式”与“指向创造力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这两个模式,精准击中了师范教育的“三大痛点”:师范生实习没门路、大学教师教育能力难提升、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不管用。模式落地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拧成一股绳,协同发力。
凭借这两项创新,东北师范大学先后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其经验更被写进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成了全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范本”。
此外,为了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好教育,刘益春和团队还把课程改革成果打包成教材、案例、在线资源,送到乡村教师手中。如今,东师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早已是全国基础教育的“金字招牌”——覆盖18个省、51个实验区、260所中小学,近万名乡村教师从这里“充电”后重返讲台,更多大山里的孩子,因此触摸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启智润心:拔尖人才的“筑梦人”
高精尖科研如同“众人划桨开大船”,作为团队“掌舵人”,刘益春总是将“把方向、育英才、聚力量”挂在心上。
在他的感召下,团队里聚起了一群“追光者”:许多青年科学家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毅然回国投身光电研究,在各自领域交出亮眼答卷。刘益春也总是鼓励年轻人“敢闯无人区”,在紫外光存储、紫外光调控等前沿方向大胆探索。正是这份支持,让团队产出了一批具有变革性的创新成果。从他的团队里,先后走出了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十余位业界精英;他带的学生,更是屡获“全国最美大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成为科教领域的“后起之秀”。
在教学中,刘益春始终坚持“科研反哺教学”。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把15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出版2部高水平教材,建起大学物理实验典型虚拟教研室和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了给学生搭起更高的平台,他推动设立校所合作的“黄昆班”“严济慈班”,还建起“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该基地成功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成了拔尖人才成长的“沃土”。
自2007年起,在刘益春创建的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位点上,千余名硕士、博士走出校园。如今,他们大多成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里的“顶梁柱”,正带着东师人的创新基因,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旁,到讲台上的三尺方寸间,刘益春始终带着满腔热忱,践行着科教报国的初心。未来,他仍将扎根东北大地,在科技与教育的征途上继续前行,为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书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