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青年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日前,云南各地乡村学子带着由村集体发放的奖学金,奔赴全国各大高校,开启崭新的求学之路。这份来自村集体经济的奖励,虽然数额不大,但体现了村民对知识的认同和对年轻一代的期许。
8月中下旬以来,云南许多村(社区)党总支举办优秀学子座谈会、发放升学奖励,助学暖流在云岭大地激荡。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腊镇21个村(社区)、155个村(居)小组修订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奖励优秀学子、资助困难学生”是首要约定;昭通市鲁甸县小寨镇73名优秀学子获得奖励,其中3名今年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
小寨镇赵家海村在奖学金发放现场设立“政策咨询台”,详细讲解国家及地方资助政策,指导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及助学贷款等。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团结乡丰收村是第15年为优秀学子发放奖励,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里的奖励标准从最初的100元上升到3000元。15年来,丰收村累计奖励80余名优秀学子,他们毕业后进入各行各业工作,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
大理市大建旁村也将奖学助学活动作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机制。村两委通过扩大会议集体决策,将村集体经济收益的5%专项用于“关爱弱势群体”,重点保障脱贫户、低保户、生活困难户子女的就学需求;同时,将村集体经济收益的8%用于村内和社会公益事业,大力支持教育奖励。自2020年实施以来,大建旁村已累计资助35名本村学子。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专门印发《关于设立“村集体经济奖学金”的通知》。制定过程中,各村(社区)广泛征求党员、群众代表及学生家长意见,细化奖励规则,对困难家庭子女额外设立助学金倾斜政策,部分村还将考入中职的学生纳入奖励范围,全力保障“应奖尽奖”。同时,以“一次表彰大会、一本荣誉证书、一笔奖励资金”为载体,传递温暖与关怀。今年以来,全县已为952名优秀学生发放奖励。
“孩子顺利考上大学,不仅是自家的喜事,更是全村的骄傲与希望。”丰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字宏兵说,邻里围在门口道喜,这种仪式感,是告诉所有孩子,好好读书就能获得尊重,走出更宽的路。未来,丰收村将强化特色产业培植,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大奖励力度,助力就学家庭增收致富。
“领到奖学金非常开心,让我感受到寨子的温暖。它是一份责任,学成后我将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回归社区上菜园村民小组的学子白原硕说。
“‘村奖学金’展现了乡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共青团云南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村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从而有更多能力回馈村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虽然这笔奖学金数额不大,但这种机制悄然重塑着城乡关系。“村奖学金”在学子心中种下反哺家乡的种子,建立起与故乡的情感纽带,为未来人才回流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