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a7/febd6/1c0b6.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AI周报|9月起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添加标识;Anthropic融资130亿美元 -耳不忍闻网




奶茶视频APP,奶茶视频下载,奶茶视频app官网,奶茶视频app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耳不忍闻网

AI周报|9月起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添加标识;Anthropic融资130亿美元

来源:耳不忍闻网-工人日报
2025-09-07 17:16:47

Anthropic融资13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第四的独角兽

北京时间9月3日,大模型独角兽Anthropic宣布完成130亿美元(人民币约928亿元)的F轮融资,最新估值来到1830亿美元(人民币约1.3万亿元)。这是目前大模型行业第二大规模的融资,仅次于今年3月OpenAI历史性的400亿美元融资,彼时OpenAI估值达到3000亿美元。在这次融资之后,Anthropic一举成为全球估值排行第四的独角兽,仅次于SpaceX(约3500亿美元)、字节跳动(约3300亿美元)和OpenAI。

点评:支撑Anthropic高额估值的是旗下大模型Claude及其带动的业务增长。Anthropic在2023年3月推出的Claude模型在编程、数学等领域性能领先。截至2025年初,在不到两年的时间,Anthropic的年化收入已达到约10亿美元。仅仅八个月后,到2025年8月,其年化收入已超过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约357亿元)。

9月1日起,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添加标识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9月1日,DeepSeek官方公众号发文称,为贯彻落实《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等的相关要求,防止AI生成内容可能引发的公众混淆、误认以及信息失实的风险,DeepSeek已在平台内对AI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标识,并明确提醒用户相关内容由AI生成。近日腾讯元宝团队也表示,已建立AI生成内容标识管理体系,元宝已对AI生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及隐式标识。此外,抖音、B站也升级了AI内容标识功能。

点评:AI生成内容的管理正在逐步完善。今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这个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之前人们还难以确信某张照片或视频是否真实存在的瞬间,这个办法施行后,有望让真实内容和AI内容有更明确的区分。

博通获得新客户超100亿美元AI芯片订单

当地时间9月5日,半导体厂商博通开盘涨超14%。有消息称,博通与OpenAI共同设计AI芯片。此外,博通于当地时间9月4日发布了截至2025年8月3日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该季度博通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都有所改善。博通CEO陈福阳称,上个季度,一个新的潜在客户下了确定的订单,博通从新客户获得超1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芯片订单,在这种情况下,博通2026财年的人工智能收入将显著改善。

点评:博通最新季度AI相关业务收入增长。第三季度该公司人工智能收入52亿美元,同比增长63%,该公司预计第四季度人工智能半导体收入将为62亿美元。博通业绩增长背后,是一些AI客户自研芯片、减轻对英伟达的依赖的努力。目前主要的AI芯片包括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GPU,英伟达是GPU阵营的代表,博通则属于ASIC阵营。

英伟达旗下风投投资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

英伟达旗下风险投资部门近日首次投资了由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InternationalInc.)控股的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周四表示,Quantinuum已从包括英伟达风险投资部门在内的投资者那里筹集了约6亿美元,公司估值为100亿美元。本轮融资还引入了广达电脑、QEDInvestors等新投资者。

点评:科技巨头对量子计算的兴趣有所提升。今年早些时候,英伟达开设了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实验室,与包括Quantinuum在内的量子计算公司合作。今年6月,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量子计算正在接近一个拐点,与摩尔定律类似,量子计算机可处理的逻辑量子比特数量将沿着每5年增加10倍、每10年增加100倍的路径演进。英伟达目前已有为经典量子计算设计的开源量子开发平台CUDA-Q。

传DeepSeek正开发更先进模型:具备智能体能力

9月4日,有消息称,DeepSeek正在开发一款具备更先进AI智能体功能的模型,意在与OpenAI等美国竞争对手在技术前沿展开竞争。该公司正在打造的模型能够在用户提供最少指令的情况下,代表用户完成多步操作,并能根据以往操作不断学习和改进。消息称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正在推动团队的相关工作,目标是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发布该新产品。但DeepSeek尚未就此回应。

点评:年初DeepSeek发布R1模型,然而自那以后,DeepSeek仅推出了小幅升级,而来自中美两地的竞争对手已陆续推出多款新模型。近几个月,OpenAI、Anthropic 和微软分别推出各自的智能体软件,旨在简化个人和职业任务。

联想IFA期间发布多款AI终端

9月5日,在德国柏林IFA期间的2025联想创新世界大会上,联想发布了包括高性能PC、智能平板、沉浸式游戏设备和摩托罗拉智能手机等在内的多款新品。全新形态AI概念设备包括一款屏幕可垂直旋转的14英寸AI PC,和一款搭载智能支架和AI感知,能够实现人脸追踪、语音控制和健康管理等功能的概念机。

点评:概念性产品发布后,未来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实现落地?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总裁Luca Rossi 对第一财经记者举例,联想在 2017 年就展示了首款折叠屏笔记本概念。虽然当时它无法商业化,但积累的技术和专利最终促成了摩托罗拉 Razr折叠手机的问世。他说,联想愿意为此投入资金,即便项目没跑通也积累了经验,应用到下一个项目。而在筛选逻辑上,创新必须与商业可行性并重。

Salesforce称已裁减约4000个客户支持岗位,用AI取代

当地时间9月2日,Salesforce 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在谈及AI对公司人员规模的影响时表示,公司已裁减4000个客户支持岗位。 “我已经把这个岗位的人数从9000人缩减到了约5000人,因为借助AI,奶茶视频APP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他在谈论人工智能对Salesforce运营的影响时如此说道。此前,贝尼奥夫就曾宣布,在总部位于旧金山的Salesforce,AI已承担起多达50%的工作任务。

点评:人力资源顾问劳里·鲁蒂曼(Laurie Ruettimann)指出,AI正对多个行业的就业岗位产生影响,美国各地都出现了由AI直接引发的裁员情况。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疫情期间过度招聘的科技公司如今正将裁员归咎于AI,这些公司试图通过宣称 “提升效率” 来吸引投资者。

消息称苹果“联姻”谷歌,搁置收购Perplexity计划

9月4日,有消息称苹果公司已和谷歌达成新的协议,开始评估谷歌开发的Gemini AI模型,而且已不再考虑收购Perplexity。消息称苹果公司目前正在测试多种AI方案,除了自家研发的模型之外,还积极探索整合OpenAI、Anthropic、谷歌的技术。苹果目前尚未最终确定使用哪家的技术,但谷歌Gemini已成为重点考察对象,这一进展标志着双方在AI领域的合作进入实质性测试阶段。

点评: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消息称苹果正在开发一款AI驱动的搜索产品,计划明年发布,将整合到Siri中,相关报道指出,谷歌的AI模型很可能为这一搜索工具提供技术支持。业内分析认为,苹果选择与谷歌深化合作而非通过收购拓展AI业务,既体现出对谷歌AI技术实力的认可,也反映出当前科技企业在AI领域更倾向于通过技术协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趋势。

优必选获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人形机器人厂商优必选近日表示,公司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该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优必选将在今年内启动该合同交付。优必选称,这是截至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的合同。

点评: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在加速。这不是今年优必选第一次获得大单。据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示》,今年7月优必选还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额 9051.15万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除了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今年7月也中标了中国移动旗下公司1.2亿元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

星尘智能与仙工智能达成人形机器人千台级订单合作

人形机器人公司星尘智能近日宣布与仙工智能达成人形机器人千台级订单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未来两年内推动上千台AI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大规模、分阶段部署。AI机器人将逐步承担产线的物料配送、周转箱搬运、上下料、空箱回收等作业,将工业制造过程中枯燥重复、不安全、困难的任务自动化,减轻工人的重复性劳动负担。

点评:这是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最早的一批千台级商业合作之一。此前星尘智能推出AI机器人Astribot S1,该机器人采用绳驱传动技术,模拟人类肌腱的用力方式。目前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在走进厂路线,包括星尘智能、优必选、智平方等。有业内人士认为,工业场景将是人形机器人最早大批量落地的场景。

责任编辑:耳不忍闻网

媒体矩阵


  • 客户端

  • 微信号

  • 微博号

  • 抖音号

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奶茶视频APP|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当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耳不忍闻网微信


耳不忍闻网微博


耳不忍闻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