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老旧小区弥漫着潮湿气息,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下沉改造服务队”的胡兵踩着积水踏进少年宫宿舍院门。2号楼104室的刘奶奶一把拉住他,指着剥落的墙皮和院中水洼:“小胡你看,这墙泡得掉渣,下雨天屋里能养鱼!”这是“下沉改造服务队”在收集居民诉求的缩影。
2025年初,35.95万平米改造任务下达给曲江街道,街道党工委推动街道干部全员下沉进网格、入小区,加入到“下沉改造服务队”,带着卷尺穿梭在文昌花园小区、少年宫宿舍、五台山医院宿舍等三个攻坚任务小区的每一户居民家中。5个月,“下沉改造服务队”敲开了3049户居民的门,实现了90%的问卷回收率,详实记录了小区居民适老化需求,为顺利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推动干部下沉一线,扬州市在5个镇(街道)率先开展试点,结合本地区基层实际工作情况,把干部分配到基层治理的攻坚项目中,通过定人定岗定责定片区“四定”措施,把一个个看似难以攻坚的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可以执行的小任务,有力推动了重点任务解决。
“以往,镇上的领导是来村里挂钩开例会,听村干部谈谈工作想法。现在,是跟着奶茶视频APP一起开吹哨议事会,帮老百姓解烦扰。”杨庙镇友谊村党总支书记李源谈到近年来乡村治理的新变化。如今,在扬州市邗江区,“一线面对面 服务零距离”行动正在进行,15个镇街3160余名机关干部带着服务、带着政策、带着关爱,深入网格倾听民声,在各村(社区)轮流举行“心服务·我来办”吹哨议事会,已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13件。
针对干部下沉工作不精准、解决基层难题不多的现状,扬州市动员各地组织开展“机关服务先锋行”进园区、进社区、进新兴领域专项行动,整合机关部门资源力量,根据基层的“点单情况”,现场回应、会办有关基层诉求,现场听取基层对机关部门工作的意见建议,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已累计开展“先锋行”活动72场次,把下沉的力量和资源带到基层最需要的地方。
7月的“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仪征市海伦堡小区居民的投诉电话一直居高不下。原来,小区的居民因房地产公司宗地存在抵押、公司债务问题被查封等情形,导致项目交付后购房业主迟迟无法办理房产证。经过仪征市指挥中心派单,仪征市真州镇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部门19名党员干部下沉该小区,秉持“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原则,依托“证缴分离”“按套撤押”等政策,为购房人办理不动产权证书390本,有效化解该小区不动产“登记难”问题。
类似问题的解决,还发生在江都区水韵甘棠小区。由于开发商资金断裂,导致了新入住的居民用水用电问题得不到保障,造成了矛盾纠纷。江都区邵伯镇镇长方学东作为挂包该小区的负责人,在接到派送任务后,第一时间与供电公司、自来水公司对接,全程跟进协调供电设施安装及通电调试,推动自来水公司完成管道铺设及水质检测,三天就为小区20余户居民顺利接通了水电,实现了群众 “入住即享便利”。
解决基层重点矛盾纠纷,是干部下沉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举措。扬州市依托现有的“1+4”(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便民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基层治理指挥平台,推动5个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开展个性化升级,市级层面深化开发“微网格基层治理平台”应用程序,构建“一网统管、全域联动”的智能化治理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全网联”。依托数字平台管理,建立矛盾纠纷调处的“事件发生—问题发现—汇集研判—任务分发—跟踪督办—结果反馈—考核评价”的闭环管理流程,让矛盾纠纷化解可以量化处置。
“干部下沉不是'人到位',而是'责到位';数字赋能不是'上系统',而是'通血脉'。”扬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扬州市将继续瞄准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推动机关部门资源、力量下沉一线,有效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整体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让成果真正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