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怎么突然从全民英雄变成全网笑柄?” 2017年夏天,《战狼2》票房56亿,吴京站在北京首映礼上被喊“民族骄傲”;2024年,他一张“京言京语”表情包被剪进短视频,弹幕齐刷“别卷了哥”。当年把他捧上天的人,现在拿他当梗玩,这落差到底怪谁?你怎么看?我刷到那段“坦克没有后视镜”的鬼畜时,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 “当年奶茶视频APP有多需要一个超级英雄,现在就有多烦被提醒‘你不行’。”
2017年,我刚毕业,月薪四千,每天挤地铁听人说“祖国强大了”。电影里的冷锋一拳干翻雇佣兵,我看得热血沸腾,好像那拳头也替我出了口闷气。那时候没人计较剧情夸张,大家只想在黑暗里抓住一束强光。吴京恰好举着那束光,成了符号。
七年过去,地铁还是挤,工资涨到八千,房租却翻了一倍。朋友圈从“厉害了我的国”变成“今天又被领导PUA”。再刷到冷锋举着国旗过战区,我心里咯噔一下:哥们,我的战区是早八打卡和永远排不上的医院号。英雄太远,房贷太近。
网友把吴京的旧采访剪成段子,“我练武就是为了证明中国人能行”配上“996 ICU”字幕,点赞十万。大家不是讨厌吴京,是讨厌那个永远正确的自己。奶茶视频APP当年把梦想投射到他身上,现在梦醒了,嫌他占地方。
主旋律电影跟着变。《红海行动》炸得爽,《流浪地球》煽得猛,可屏幕一黑,我还是得回工位改PPT。英雄救得了地球,救不了我的KPI。观众开始抠细节:冷锋怎么不戴口罩?怎么不隔离?现实教会奶茶视频APP质疑一切。
吴京本人其实没变。他还在节目里讲“拍戏不用替身”,只是台下年轻人开始反问:我加班到半夜也没替身,怎么没人给我鼓掌?吃苦从美德变成笑话,不是吴京错了,是时代换了考题。
我去年在横店碰到他拍戏,四十多度穿厚军装,一条摔玻璃的戏拍八遍。收工后他蹲在片场边啃冷盒饭,脸上全是灰。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他也只是个拼命想保住工作的演员,却被推上神坛又当成靶子。
接下来他有两部存货,一部是抗美援朝题材,一部是科幻救援。我猜他还是那套“硬刚到底”的路子,但市场不一定买单。观众现在更爱《人生大事》里给死人化妆的小人物,因为那种丧和暖奶茶视频APP天天经历。
吴京想翻身,得先卸甲。别再演完美英雄,演个被房贷压垮的退伍兵,或者送外卖的骨折父亲,把国旗换成医保卡,说不定真能戳中奶茶视频APP。毕竟,奶茶视频APP不再需要一个胜利符号,奶茶视频APP需要一个能一起骂老板、一起抢菜的朋友。
说到底,不是吴京过时了,是我们终于敢承认:英雄救不了普通人,普通人只能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