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85/c4796/b5690.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人工智能城市竞赛,“万亿俱乐部”跑得最快:20城出台政策,拼算力拼场景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工智能城市竞赛,“万亿俱乐部”跑得最快:20城出台政策,拼算力拼场景
首页>时政频道>要闻>正文

人工智能城市竞赛,“万亿俱乐部”跑得最快:20城出台政策,拼算力拼场景

来源:{getone name="zzc/xinwenwang"/}2025-09-10 02:07:54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近日,温州举行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会上挂牌成立温州市人工智能局。这是浙江首个人工智能局,也是全国首个市级的人工智能局。

不止如此。当日,温州还发布了《温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等多个文件,明确表示要在制造、医疗等领域推动AI深度融合与落地应用,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

人工智能产业被视为温州冲刺万亿GDP的重要力量。而温州在这产业上的大动作布局,并非是个例。

今年5月,深圳龙岗区举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大会,揭牌成立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主要负责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规划、生态建设、招商企服、场景推广、安全管理等工作。

可见,不论是万亿城市,还是准万亿城市,都在主动把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机遇,通过设立专项机构、出台配套方案等举措,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广泛深度融合。

近几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速成长,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产业链覆盖数据、算法、平台、芯片、应用等环节。

产业实力持续攀升的同时,国家层面的政策布局也在不断深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是“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开展“人工智能+”行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在此背景下,各地陆续发布人工智能专项政策或相关文件,积极探索AI落地的不同路径——有的聚焦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有的发力医疗AI辅助诊断,还有的在教育领域推动AI个性化教学。

受访专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国家政策定调,到地方出台专项文件、积极落地实践,这一串动作的意图很清晰:希望用AI给重点领域注入新活力,破解传统产业的增长瓶颈,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体系现代化升级。

万亿城市加速布局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我国多个GDP万亿城市已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密集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文件。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梳理,今年以来,在27个万亿城市中,已有北京、天津、重庆等20个城市发布与人工智能发展相关的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等文件,累计达32个;济南、南京、佛山等地则早在2024年就已发布过类似政策。

进一步梳理发现,在前述提到的32份文件中,既包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总体推进的综合性方案,也涵盖了人工智能与制造、医疗、教育等具体领域深度结合的专项方案。

其中,北京的表现尤为突出——2025年,北京出台的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数量在万亿城市中居首,覆盖医疗健康、具身智能、新材料、中小学教育、工业化等多个领域。这不仅体现出政策布局的广度,更折射出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发展态势。

综合性方案中,多地围绕算力、数据、算法三大人工智能发展基础要素布局。

例如,武汉今年2月发布的《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到,要强化普惠算力供给,增强模型创新能力,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并对相关项目提供200万-500万元资金补助。

南通今年初发布《促进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适当超前部署智算中心;依托产业基础,加强垂直领域先进大模型研发与优秀行业大模型本地化接入、训练和商业化部署、应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从这些政策导向来看,各地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时,仍在通过加固底层基础,为后续“人工智能+”融合应用铺路。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渐成熟,不少城市跳出基础布局的框架,直接聚焦制造、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出台针对性更强的专项方案。

这些专项方案中,“人工智能+制造”的相关文件数量最多。上海、广州、东莞等工业大市推进AI赋能制造业,青岛、苏州、无锡、深圳等城市则将具身机器人作为重点。

以上海为例,其方案聚焦集成电路、汽车、高端装备等行业,表示要推动企业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细分领域行业模型,发展面向特定场景的专用小模型,加快在工业场景中落地应用。

广州则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优势平台企业聚焦汽车、电子、装备等重点领域,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研发,推动工业垂类大模型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孵化工业大模型。

自动化汽车厂用机器人装配线制造电动汽车 图源:图虫创意

与民生相关的教育和医疗也是政策发力的重点。

北京发布“人工智能+医药健康”行动计划,提出要发挥北京在人工智能技术策源、头部医疗资源汇聚、健康数据高度富集等突出优势,到2027年,产出30以上个核心技术及创新产品;引育不少于100名高水平专业人才,形成2-3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区。

教育领域,成都、西安均计划用AI赋能基础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并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比如成都,在2025年到2027年间,每年要培育并推广80个左右基础教育学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3年内推动3~5个区(市)县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区域整体应用;西安则提出,到2027年,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覆盖率达到70%以上,发掘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教育优秀案例。

寻找经济新支点

从前文密集的政策布局不难看出,万亿城市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划,始终紧扣自身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核心需求。

“地方政府正积极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制高点,展开新一轮产业竞赛。”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前各地都意识到,人工智能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谁能在AI赋能产业上率先突破,谁就能在未来经济格局中占据领先地位。”

林先平进一步分析,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结合作为主攻方向,是基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最优选择。“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这是我国发展AI最庞大、最丰富的‘应用场’和‘试验田’。赋能制造业,能最大程度地发挥AI的价值,直接夯实国家的经济根基。”

与此同时,这也是破解制造业传统痛点、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人口红利消退、生产成本上升、全球产业链竞争加剧等挑战,而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恰好能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比如用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依赖,靠智能调度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更重要的是,发展“人工智能+制造”与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部署契合,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具体、最直接的路径。

具身智能机器人 图源:时代周报 李杭/摄

当然,人工智能对城市发展的赋能远不止于制造业。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在产业维度之外,AI正成为催生新产业、优化消费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力量。

具体来看,在消费端,AI可通过智能推荐、个性化定制、语音交互等技术,拓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新场景——比如在文旅行业中,AI旅游助手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和时间定制专属旅行方案,告别传统跟团游的束缚;在医疗健康领域,智能医疗助手可以帮助患者预约挂号、查询报告,甚至提供初步的健康咨询。

在社会治理层面,AI能助力城市实现精细化管理,无论是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缓解拥堵,还是依靠AI监测设备排查安全隐患,都能提升城市运行效率,让治理更精准、更高效。

“AI已成为国家核心战略竞争力的体现。”林先平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出“人工智能+”,标志着国家对AI全面上升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的应用层面。各地迅速跟进,表明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从“选择题”变成了“必答题”,是必须抓住的战略机遇。

[责编:{getone name="zzc/mingzi"/}]
阅读剩余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