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专栏作者 田飞龙】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香港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这里既是不平等条约和民族屈辱史的现代起点和标记,又是中华民族包括香港同胞长期开展反殖民、反侵略和追求民族解放、国家现代化的独特杠杆,并为香港现代化与国际地位、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及“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基础与国际格局。
香港抗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与近现代中国革命之渊源和关联极深,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将香港作为革命思想与组织力量的重要策源地,将香港同胞作为革命的生力军,将香港作为连通内地与外部世界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枢纽。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民族抗战启幕,局部抗战已牵涉到香港同胞的爱国热情和实际参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置于民族危亡的共同命运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香港在中国革命与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深刻的历史认知和战略运筹。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在香港展开抗战布局,主要包括:
1. 1938年1月在香港设立八路军驻港办事处,开展广泛的军事联络与抗战统战工作;
2. 以香港为基地,组织有关报纸和文化力量面向海外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战主张和中华民族抗战决心;
3. 组织安排将海外援助抗战的大量物资和人员转运到内地,充实支持中华民族的持久抗战;
4.在香港沦陷前后迅速派出广东抗日武装进入香港坚持抗战,营救转运文化民主人士,开辟香港敌后抗日根据地,同时配合盟军的远东战事,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成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武装力量。
以上抗战布局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起到历史塑造作用,并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外交与国际影响力、远东盟军的整体战事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八路军驻港办事处
香港抗战是爱国爱港传统历史性形成的关键过程
1941年12月25日,驻港英军仅仅抵抗了18天就迅速投降,大英帝国既无意愿也无能力保卫香港,保护香港民众。日本侵略者对香港进行了长达3年8个月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压迫,诸多史料显示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罪恶。
在沦陷区,无论是英国力量,还是国民政府力量,均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也是香港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在香港爱国同胞的团结斗争下,香港抗战局面逐步扭转,抗日斗争迅速发展,对日本侵略者形成了强大的牵制效应和打击效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香港抗战的具体形式包括:
·激发和引导香港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认同,将早期的反殖、反帝、民主革命、工人运动、海外华侨华人的革命参与等历史遗产和资源加以整合,汇聚成香港抗战强大的民族共同体精神力量;
·通过组建抗日团体、开办工人夜校、参加群团组织、举办爱国报纸、联络海外华人华侨等方式,构建了香港爱国爱港的广泛组织网络和统一战线格局;
·根据抗战时局整体变化及港英政府崩溃、日本侵略占领香港等形势,迅速在香港设立中共香港市委、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等组织与机构,建立工人、学生、知识分子、街坊等数十个支部,建立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香港分会等多个文化进步团体,以及支持建立保卫中国同盟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其影响深植香港,远及海外;
·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根据地,营救保护民主文化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协同盟军作战,开创华南抗战新格局。
香港抗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与领导艺术。党在沦陷区条件下创造性运用党的领导积极开展政治组织、文化统战与武装斗争,并积极推动香港爱国爱港传统的政治成熟。经历抗战考验,香港与祖国之间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党的领导与爱国爱港传统更加深入人心。
港九大队秘密转送文化界人士。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供图
香港抗战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形成起到历史奠基作用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迫下,香港民众没有选择投降和屈从,而是奋起抗战。这种民族斗争精神不因英国殖民统治而隔断,不因日本侵略者残暴而萎靡,反而在抗战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得到激发与升华。
香港抗战在三个重要层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一,有力证明了香港民众的爱国精神与斗争技艺;其二,有力援助了全国抗战,在物资、人员和海外援助连通方面起到重要桥梁纽带作用;其三,有力支持了盟军情报、救援、人员护送等工作,并协同作战,得到盟军高层肯定与嘉奖。
香港抗战可歌可泣的表现及其国际主义的反法西斯贡献,极大提升了香港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曾开展收复香港运动,但因种种原因遭遇失败。英国在战后更加重视香港在其殖民帝国与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其努力打造为帝国远东政治经济体系的“皇冠明珠”。香港在连通中国内地与西方体系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战后国际化的金融和贸易中心。
中国共产党在战后即重新思考谋划香港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从冷战大格局、中国外交与外贸战略利益及国家统一与现代化大局出发,提出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港澳政策,并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具体形成为“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一国两制”为港澳和平回归、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了独特杠杆作用,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明智慧与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理性精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香港抗战无疑是重要篇章。抗日战争体现民族正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体现人类正义。八二宪法序言首段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香港抗战是中华民族之光荣革命传统的光辉篇章,是香港现代化与国际化以及“一国两制”长期坚持的重要历史基础和精神来源。这里贯穿的是香港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和精神,是爱国爱港传统与“一国两制”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依据和强大信心。
本文系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
- 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丨抛弃了爱情的马思纯,终于活过来了!